2024「天下永續公民獎」 慈濟獲NGO非政府組第一名
天下雜誌舉辦「天下永續公民獎」,9月18日在台北遠東香格里拉舉行頒獎典禮,慈濟基金會發揚臺灣以善為寶的精神,深耕臺灣這塊土地,為全球育才,為全球永續共盡一份心力,獲主辦方頒發非營利事業-非政府組名次第一名肯定,由勞動部何佩珊部長頒發獎盃,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為慈濟代表領獎表示:「感恩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帶領全球慈濟人,持續將臺灣的大愛精神推向國際」。
慈濟作為一個慈善組織,深知人才是組織永續發展的基石。志業的發展需要依賴志工和職工和公益關注者的共同努力。以慈善在地化的理念,鼓勵人人參與慈善,互相幫助,廣邀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一個「安居」的永續環境。積極履行國際社會的責任,遵循臺灣以及各國的法令。慈濟跨足國界進行援助工作,實現人力互補和物資互通,構建一個充滿愛與和諧的美好願景。
「不輸給企業的非營利ESG。」主辦單位指出,非營利組是今年首創,但撇開其本就充滿社會正向影響力的「本業」之外,ESG作為不輸企業,像是善行足跡遍布全球的慈濟基金會,其實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幸福職場」面向。
為了照顧同仁,慈濟從最基本的健檢,到舉辦走路與跑步運動里程競賽、減重比賽,還有同仁餐廳提供營養師設計的健康蔬食,甚至與全台首創蔬食外送的新創「蔬氧VO2」點餐平台合作,讓同仁有多元餐點選項外,也提倡環保理念,每一餐都能減少780公克的碳排放量。
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無難」為願景,從立足臺灣本土的慈善團體,淬鍊成長,逐步發展為國際性慈善組織,並帶領慈濟志工堅守「誠正信實」與「慈悲喜捨」的核心理念;秉持「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精神,將臺灣的愛與善撒播到全球,相關志業推動與財務運作,均遵循當地法令規定辦理。
慈濟基金會職工的培育對組織而言是增加行善的效率,志工的培育是加速行善的落實,透由志工的培育,將行善推動到全球,惟有完整的培育制度,方能將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慈濟志工從臺灣拓展到全球愛心無秒差,慈濟志工在全球用愛接力,日落愛不落,讓慈濟志工藍天白雲的身影,在國際間最需要之處,成為一股安定、溫暖的力量,而國際間慈濟大愛的定位,更是臺灣的價值與人文底蘊,將臺灣的「軟實力」與「暖實力」,向全球拓展慈善藍海,目前慈善足跡已遍步133國家地區,有超過103,329位慈濟志工。
「共善」是慈濟推動慈善的理念,也是行善的助力,以「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共創愛與和諧的永續社會,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致力於社會育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慈濟積極串聯教育資源,與慈濟國際青年會(TIYA)和PaGamo線上教育平臺合作,共同推動「青年線上伴學趣」計畫。這個計畫旨在讓因疫情失去工讀機會的大學生陪伴失去實體教育陪伴的弱勢學生,弭平因疫情而產生的學習落差。
慈濟以公益資訊、公益教育、公益基金、公益研究為四主軸,結合深耕公益領域的經驗與當今趨勢,提供關注永續議題的青年們孵化加速培力計畫,並期待藉由「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發現年輕世代的觀點與力量,提供投身社會創新所需的資源,打造公益孵化培育平臺,並結合專家、學者的輔導,予以入選團隊專業技能及媒體曝光等資源,進而提升入選團隊在社會的能見度與支持度,讓青年公益計畫更容易付諸實現,為世界挹注更多正向影響力。
慈濟基金會秉持「感恩、尊重、愛」的核心理念,結合ESG(環境、社會、治理)及DEI(多元性、公平性、包容性)指標,致力於實踐多元、公正且包容的人文環境,提升同仁的幸福感,吸引人才加入,讓同仁安居樂業,與慈濟共同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
(撰文/慈濟基金會、顏福江;攝影/顏福江)
- 記者:TCnews慈善新聞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