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鄉客庄美食研習 游淑貞笑談紅粄趣事

吉安鄉客庄美食研習 游淑貞笑談紅粄趣事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吉安鄉仁里活動中心辦理兩場客家紅粄接力研習,由農會家政班古雙英老師教製方法,鄉長游淑貞也挽起袖子充當助教,細數年少跟著媽媽做粿,被爸爸打屁股的趣事,引發現場四、五年級生的共鳴。



吉安鄉客庄美食研習 游淑貞笑談紅粄趣事
▲吉安鄉仁里活動中心辦理兩場客家紅粄接力研習。(圖/鄉公所提供)


古雙英除了詳細說明紅粄起源外,也利用紅麴替代過去紅色染的方式,取天然食材顏色創造美食健康的客庄好滋味,學員們小心翼翼地使用著如骨董般超過一甲子歲月的板模子,逐一完成自己的愛心紅粄。



吉安鄉客庄美食研習 游淑貞笑談紅粄趣事
▲吉安鄉農會家政班古雙英(左)教製方法,仁里村長范國昌(中)與鄉長游淑貞(右)巧手包製紅粄,不遑多讓。(圖/鄉公所提供)


依典藏台灣數位資料庫說明,「紅粄」客庄舊稱「新丁粄」;閩南統稱「紅龜粿」,「粄」是客家話,等於閩南話中的「粿」。「紅粄」是除夕祭拜天公、阿公婆,以及迎娶媳婦、作壽、廟會敬神等婚嫁節慶,供桌上常擺放的供品。



吉安鄉客庄美食研習 游淑貞笑談紅粄趣事
▲吉安鄉長游淑貞(右)與仁里村長范國昌(中)展示自製紅粄,樂在其中。(圖/鄉公所提供)


客家鄉親還有一個傳統習俗,就是如果當年家中有添男丁,就會在農曆的十月十五日下元節「祭天公」時,打上一斤的新丁粄來感謝老天爺賜予男丁,在這個時候所使用的紅粄就叫做新丁粄,另製作紅粄的模子工具稱為「粄印」,又稱粄模子、粿印、粿模等,粄印上面刻有龜形,龜形中間刻有壽字,係取龜長壽之意,所以「紅粄」又稱為「紅龜粄」。



吉安鄉客庄美食研習 游淑貞笑談紅粄趣事
▲吉安鄉長游淑貞(右三)等人展示紅粄研習成果,開心極了。(圖/鄉公所提供)


游淑貞分享兒時與家人住在鄉下,以前純樸的農村生活,表示逢年過節,爸媽都會準備紅粄材料,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兒,當時與兄姊做紅粄玩在一起,是最快樂的記憶,有一次將染色用的大紅色素粉末塗抹全身,被爸爸看到後氣著用粄印打屁股,如今回想起來真希望爸媽還能健在,重溫兒時幸福好滋味。



吉安鄉客庄美食研習 游淑貞笑談紅粄趣事
▲吉安鄉長游淑貞(中)邊利用骨董級粄模子印製紅粄,邊訴說童年趣事。(圖/鄉公所提供)


在客庄紅粄研習中,村長范國昌表示,很感謝游鄉長全力支持客庄美食傳承,帶進多元族群共融的仁里社區與鄉親們學習分享,因報名想參加的人數暴增,因而安排二場次來滿足大家體驗的樂趣。參與人士感謝游淑貞貼心、范國昌用心,讓他們能在如常生活中追尋懷古美味。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