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販售醫材恐觸法 最高可罰100萬 謹慎小心守荷包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隨著網路電商平台普及,人人都可以輕而易舉成為網路賣家;有些民眾在網路平台轉售家中二手醫療器材,殊不知此行為已經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
小美(化名)是一名新手媽媽,想說妊娠期間購買的「托腹帶」已經用不到,覺得丟掉浪費不如在網路上轉售給有需要的人使用,於是在某電商平台拍賣托腹帶,不久後小美接獲衛生局違規通知公文,才發現原來托腹帶是屬於醫療用束帶且具有許可證的醫療器材,小美因為沒有醫療器材商資格而在網路上販售托腹帶,即便小美沒有售出該商品,但仍已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
衛生局說明,另許多民眾會在網路販售生活用品,然而生活中有許多常備物品也都歸屬於「醫療器材」,如「隱形眼鏡保存盒」、「隱形眼鏡保養液」、「OK繃」、「洗/吸鼻器」、「一般醫用口罩」等。
衛生局提醒,民眾若要在網路販售醫療器材,應依規定申請登記為醫療器材商,且僅能販賣第一等級及部分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品項,並應於販售網頁揭露產品及廠商等相關完整資訊(詳見衛生福利部公告之「通訊交易通路販售醫療器材之品項及應遵行事項」);若民眾未具醫療器材商資格擅自於網路平台販賣醫療器材,或雖具醫療器材商資格但未依規定於網站登載應揭露事項,分別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第13條、第18條之規定,依法得處3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
醫療器材依風險程度分為第一到第三等級管理,常見醫療器材分級品項如下:
(1)第一等級(低風險性),例如:手動式及電動式吸鼻器、老花眼鏡、矯正鏡片、護具、束腹帶、紗布、疤痕凝膠、機械式輪椅、助行器等。
(2)第二等級(中風險性),例如:洗鼻器、洗鼻鹽、耳溫槍、電子體溫計、隱形眼鏡、體脂計、血糖機、血壓計、血氧濃度計、酒精棉片、月亮杯、衛生棉條、除毛機、保險套等。
(3)第三等級(高風險性),例如:快篩試劑、角膜塑型片、玻尿酸植入物、心律調節器等。
衛生局李翠鳳局長特別提醒,民眾從國外攜入或進口醫療器材需事前申請,且僅能供個人使用,不得販售;市民朋友在網路販售商品前,切記要謹慎確認商品是否屬醫療器材,以免挨罰。(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照片)
- 記者:勁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