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6V確保飛安 200小時週檢13關歷時18天

共機頻擾台海空域,F-16V戰機守護空防角色吃重。為確保妥善率,F-16V每飛行200小時就必須進站,進行近乎整機拆卸,共13個專業項目為期18天的週期檢查,且為確保零件無虞,更需超前布署,提前2年就送審採購相關備料。

共機頻逾越海峽中線、侵擾台灣周邊空域,國軍除以防空系統追蹤監控、廣播告警等複合手段驅離,亦出動戰機升空監控,但戰機頻繁執行戰備任務,外界關注是否造成後勤壓力。

中央社記者日前實地走訪嘉義空軍第四戰術戰鬥機聯隊修補大隊,採訪經鳳展計畫升級的F-16V(block20)戰機週期檢查項目(週檢),戰機就像汽車一樣,飛行達到規定時數,就必須進廠保養,且整套保養過程可謂鉅細靡遺。

空軍戰機週檢是以每飛行200小時為單位,屬重要檢查維修環節。在未達200小時前,一般是在機庫堡執行普通例行檢查,例如飛行前中後檢查、鏽蝕檢查及起落架檢查等。

綜合修補大隊謝宗翰士官長、黃子麒上士受訪指出,F-16每飛行200小時就要進站週檢、標準工時18天,但會依各修護專業先召開週檢前會議,確認是否有附加工作、特別檢查、組件定期更換等事項,再決定是否多給維修天數,最終由修管科計畫官決定週檢天數。

F-16的週檢共分為13項專業,並設置13個工作站,內容包括一般系統、逃生、燃油、噴漆、結構修理、非破壞性檢驗、APG液壓、環控、電路訊號、飛操系統、共通通訊導航、電戰、發動機試車。

記者在維修工作站現場看見,進站週檢的F-16第一道工序是全機卸裝。以蒙皮為例,修護人員先轉鬆機身的上千顆螺桿、拆開蒙皮,逐一檢查戰機內部線路及相關系統後,完成後再鎖回這上千顆螺桿,過程十分耗時耗工。

更重要的是,鎖螺桿有科學依據。飛機機械士黃子麒上士指出,螺桿就如常見的螺絲,若鎖太緊易造成螺座損壞(俗稱崩牙),不同部位的蒙皮,有不同的扭力寬限值,例如某處蒙皮的扭力磅數為20磅至30磅,修護人員要採中間值,先手動鎖到25磅後,再透過磅數表,重複確認數據無誤。

黃子麒表示,不同位置的蒙皮、上鎖方式也不同,因此必須平衡力度,就像鎖緊汽車輪胎的螺栓時,要以「對鎖」方式進行,戰機也一樣,若未按照技令上鎖,將造成蒙皮不平整、或產生類似磁磚「膨拱」(隆起)情形,導致在高速飛行時發生脫落事件。

目前四聯隊修補大隊最大量能,可同時執行6架次F-16V週檢,相當考驗各站的協調工作,才能確保所有待檢戰機能如期進站;為確保耗材供應無虞,則在目標年度開始前的24個月,開始送審採購相關備料,同並在目標年度前14個月、再執行一次增購,確保料件供應無虞。

不過,18天週檢時間為承平時期,若在戰時,則採24小時輪班檢修,工期縮減至6天。目前修補大隊所執行的週檢項目,均為非破壞性維修,若需更進一步的進階修護,必須轉往例如漢翔公司等維修中心執行。

從事機務工作長達25年的機工長吳裕祥指出,面對各種瞬息萬變的機務狀況,除了要不慌不忙,立即判斷處置,更需具備本職學識,以避免錯誤決策;機工長最重要任務與目標,是保障每架戰機順利起飛執行任務,並配合技令精進本職學能,培養合格助理士及掌握各項飛機大小事,傳承經驗給後輩。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