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貨輪損壞台灣海纜 台國安官員稱非事故
基隆港外的海底通訊電纜日前受損,疑是遭一艘屬於中國的貨輪拖錨損壞,台灣擔憂這反映北京「灰色地帶」行動升高。這艘貨輪現正航向釜山,台灣已請求韓國當局協助調查該船。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根據台灣電信業者中華電信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1月3日上午,據信一艘喀麥隆籍貨輪Shunxing39對野柳東北方海域的國際海底電纜造成損壞。
儘管這艘貨輪是掛喀麥隆國旗,台灣官員指出,該船屬於在香港註冊的公司Jie Yang Trading Limited,這間公司唯一登記的主管是中國公民郭文傑(Guo Wenjie,音譯)。
中華電信表示,事發後已第一時間啟動緊急備援應變機制,將訊務改接至其餘國際海纜站,所有客戶服務於短時間內全數恢復正常。
然而台北擔憂,中國試圖兼併台灣時,可能會秘密切斷台灣外部通訊聯繫。
中華電信及台灣政府官員告訴金融時報,受損電纜是「橫太平洋快速海纜系統」(Trans Pacific Express Cable System)的一部分。這條連結台灣與美國西岸的海底網路電纜是由多國電信業者擁有,包含中華電信、美國AT&T、日本NTT、韓國電信(Korea Telecom)、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
一位台灣海巡署官員談到:「由於無法盤問船長,我們已請求韓國當局在這艘貨輪下一個停泊港口協助調查。」根據一名台灣國安官員,該船預計在未來幾天抵達韓國釜山。
台灣政府及海巡署官員提到,Shunxing39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訊號及衛星數據的追蹤資料顯示,它曾在電纜斷裂地點拖錨。
根據台灣官員,雖然海巡署船艇對這艘貨輪進行了外部檢查,也與船長建立無線電聯繫,其人員因天候不佳而無法登船,也無法根據國際法扣留該船以執行進一步調查,因為事發後已過去太多時間。
台灣一位高階國安官員說:「破壞海底電纜的全球趨勢令人十分擔憂,這是又一起案例。」他補充道:「涉入這類事件的船隻通常相當破舊,鮮少從事商業活動。這艘貨輪的狀態也非常糟糕,類似那些組成俄羅斯『影子艦隊』(shadow fleet)的船隻。」
根據金融時報查閱的船隻追蹤數據,Shunxing39至少自去年12月8日起,就在台灣北海岸附近水域持續交錯航行。這名國安官員指出,這樣的航行方式暗示,電纜受損不是「單純的事故」。
中國商船或漁船不時會參與北京在台灣周邊常態進行的一些大規模軍演。台北擔憂這類未達戰爭門檻的「灰色地帶」行動,將使台灣更難抵禦最終可能升級為全面襲擊的侵略行徑。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根據台灣電信業者中華電信及海洋委員會海巡署,1月3日上午,據信一艘喀麥隆籍貨輪Shunxing39對野柳東北方海域的國際海底電纜造成損壞。
儘管這艘貨輪是掛喀麥隆國旗,台灣官員指出,該船屬於在香港註冊的公司Jie Yang Trading Limited,這間公司唯一登記的主管是中國公民郭文傑(Guo Wenjie,音譯)。
中華電信表示,事發後已第一時間啟動緊急備援應變機制,將訊務改接至其餘國際海纜站,所有客戶服務於短時間內全數恢復正常。
然而台北擔憂,中國試圖兼併台灣時,可能會秘密切斷台灣外部通訊聯繫。
中華電信及台灣政府官員告訴金融時報,受損電纜是「橫太平洋快速海纜系統」(Trans Pacific Express Cable System)的一部分。這條連結台灣與美國西岸的海底網路電纜是由多國電信業者擁有,包含中華電信、美國AT&T、日本NTT、韓國電信(Korea Telecom)、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
一位台灣海巡署官員談到:「由於無法盤問船長,我們已請求韓國當局在這艘貨輪下一個停泊港口協助調查。」根據一名台灣國安官員,該船預計在未來幾天抵達韓國釜山。
台灣政府及海巡署官員提到,Shunxing39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訊號及衛星數據的追蹤資料顯示,它曾在電纜斷裂地點拖錨。
根據台灣官員,雖然海巡署船艇對這艘貨輪進行了外部檢查,也與船長建立無線電聯繫,其人員因天候不佳而無法登船,也無法根據國際法扣留該船以執行進一步調查,因為事發後已過去太多時間。
台灣一位高階國安官員說:「破壞海底電纜的全球趨勢令人十分擔憂,這是又一起案例。」他補充道:「涉入這類事件的船隻通常相當破舊,鮮少從事商業活動。這艘貨輪的狀態也非常糟糕,類似那些組成俄羅斯『影子艦隊』(shadow fleet)的船隻。」
根據金融時報查閱的船隻追蹤數據,Shunxing39至少自去年12月8日起,就在台灣北海岸附近水域持續交錯航行。這名國安官員指出,這樣的航行方式暗示,電纜受損不是「單純的事故」。
中國商船或漁船不時會參與北京在台灣周邊常態進行的一些大規模軍演。台北擔憂這類未達戰爭門檻的「灰色地帶」行動,將使台灣更難抵禦最終可能升級為全面襲擊的侵略行徑。
- 記者:中央社台北5日綜合外電報導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