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監所2-1】好萊塢大片將成真 法務部逐步落實智慧安全監所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
好萊塢電影不乏以監獄為背景的大片,緊湊情節下的智能監獄管理總是讓人嘆為觀止,這些電影中的監所智能管理,也將逐步落實在台灣各監所,法務部矯正署逐年編列預算,除了興建中的八德外役監,其他各監所也將逐步建構智能管理,嘉義看守所更是首座完成的智慧科技示範矯正機關。
法務部105年開始推動善用智慧科技,提升矯正機關安全管理效能先期計畫,指示矯正署學習如美國、英國、日本及新加坡等世界先進國家的經驗,大幅運用科技輔助獄政管理工作來強化我國矯正效能,以建立智慧安全及人性關懷的矯正機關為目標。
法務部的規劃,可以分為「智慧安全監控系統」、「科技生活處遇系統」及「獄政管理科技化」3大區塊。
「智慧安全監控系統」主要偏重在監所的戒護工作,例如監獄電影中辨識身分的「人臉辨識」系統,就在這個區塊中。矯正機關透過智慧辨識科技結合生活平台系統,加強收容人生活處遇管理,並運用加強門禁管制措施。以雲林監獄為例,收容人可使用臉部辨識使用生活平臺系統進行購物、掛號等功能,並以臉部辨識設備於門禁單位進行職員出入管制。
此外,建置智慧監控系統透過系統的行為分析及科技辨識技術,達成強化戒護效能,同時提升監控錄影品質,縮短警力反應時間及減輕戒護人員執勤壓力之目標。
以雲林監獄為例,原先機關外圍巡邏道需每1小時加派人力巡邏,經建置智慧監控系統,人力巡邏部分延長為2小時巡邏一次。因智慧監控系統具備影像告警功能,遇有狀況,如人體、物體跨越時,系統會發出影像分析告警,便可立即加派戒護人力派至現場加強查看,從而有效縮減人工巡邏,將戒護人力專注於其他戒護工作。
另外,還有滿滿科技感的勤務中心智慧管理平台,將各類安全警戒系統,以及其他如舍房對講系統、門禁管制、消防警報、電錶電力等不同戒護及管理面向的系統。透過軟體系統進行納管,並利用開放式網路介面整合設置智慧管理平台,管理人員可透過智慧管理平台電視牆,直接操作掌控各系統的相關數據於各區域發布的警戒事件,縮減機關人員操作流程及應變時間,有效發揮即時指揮及調度功能,建構安全且安心的收容環境。
屏東看守所則有建置分貝告警系統,勤務中心及監控室可透過系統掌控舍房音量狀況,若舍房內音量分貝超過設定範圍即觸發舍房監視畫面、勤務中心及監控室示警訊息。微波雷達偵測設備則是運用雷達發出扇形微波,偵測感應人體時,可設定系統發出階段性警示,並結合攝影機追蹤感應點,將警示資訊及追蹤影像資料顯示至勤務中心,使戒護人員快速掌握機關四周圍牆巡邏道的即時異況,以便進行迅速應變處置。
在「科技生活處遇系統」方面,主要在建立互動式資訊服務站,改善收容人生活品質,建置如統一超商I-BON機台的互動式資訊服務站,收容人經由智慧辨識技術確認身分後,即可快速進行日常生活購物、查詢處遇課程及預約看診等程序,除讓資訊公開透明,更能提升收容人自主性及個別性。不但提昇效率,更能節省三聯單的紙張,兼具環保功能,省下的費用更能改善收容人的生活處遇。
為了減少收容人家屬接見的奔波之苦,矯正署運用視訊及線上會議等科技,讓民眾無須至矯正機關,在家即可使用手機辦理接見,降低民眾辦理接見的時間及金錢成本,強化收容人支持力量;目前全國矯正機關已建置145組行動接見設備,平日全天提供10梯次行動接見服務,新冠疫情期間因應監所暫停接見,更一度擴增到305組設備。
在「獄政管理科技化」部分,法務部將持續推動並架構51所矯正機關的數位基礎監控環境,藉由自動化監控,強化矯正機關管理及安全維護效能,提供收容人全方位的安全照護。
法務部更尋求跨部會合作,加速改善各矯正機關老舊設備,應用新興科技,未來將逐步擴大數位運用面向,善用智慧辨識、智能管理等科技,提供更便民服務,並提升家屬關懷收容人意願,強化收容人家庭支持,期望離開矯正機關後可迅速與社會銜接。
同時,新增科技設備點貨、家屬購物APP、線上匯款等新功能,運用數位化科技便利收容人在監生活,強化在監適應,並藉由供應服務系統的電子化作業,簡化矯正業務程序、提升便民服務品質,達成收容處遇品質以及生活管理效能之跨世代的提升及進步。
照片來源:矯正署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智能監所2-2】構建預算集中火力 嘉義看守所後來居上超車八德外役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張孝義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