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為何此時提倒閣?他揭關鍵原因

台北市長蔣萬安17日晚間抵達北檢外聲援國民黨罷免團體,並提出倒閣。(圖/資料照片)

[NOWnews今日新聞] 檢調近日大動作偵辦藍營疑涉罷免連署不實之情事,17日更到台北市黨部輪番搜索,國民黨17日晚間到北檢外抗議,台北市長蔣萬安於晚間7點半左右抵達現場,呼籲大家必須站出來,與其讓民進黨用「不公不義手段毀壞台灣」,立法院應推動倒閣。對此,「新共和通訊」在臉書發文表示,不管是對藍營或對國家社會,倒閣重選,都優於當前的罷免亂局。

新共和通訊指出,民主制度的有限任期設計,原已帶有對民選政治人物定期檢驗制衡的機能,「罷免」,只應用於有重大爭議,有必要立即停職的對象。罷免若遭濫用,將導致政治持續動盪;正如當前執政黨「當家鬧事」,對35位藍營區域立委全面發動的大罷免,就是場持續炒作社會對立,意圖瓦解國會制衡的操作。綠營為何力推大罷免?因為在現行制度結構下,綠營發現,發動罷免確實「有利可圖」。

新共和通訊點出現在提出倒閣的原因,一是要化被動為主動,政治議程重設定,原本藍營應戰親綠民間罷免團體,一直處於被動地位,但若轉進「倒閣」戰場,一來藍營的角色可轉為主動,議題焦點也可以轉向真正重要的國政論戰,此外,倒閣重選的期程,相對於罷免過程的漫長,也能有效縮短政治動盪的時間,這更能回應許多「厭亂望治」經濟選民與中間選民的期待。

新共和通訊續指,第二、化零為整,凝聚支持者與社會,原本罷免攻防分散在各個選區,容易被各個擊破。拉到全國性的「倒閣」戰場,才能整合全黨資源,凝聚藍營支持者的士氣。更重要的是,透過倒閣與國會的全面改選,才能讓原本在罷免亂局被邊緣化或「自我邊緣化」的民眾黨人和白營選民,也有參與的機會。使得這群超過10%的關鍵民意板塊,能夠動起來,發揮反制賴清德政權的作用。

新共和通訊表示,「倒閣」固然有上述價值,但因朝野對抗的強度更高、風險也大,因而需要足夠的政治動能與正當性。這也是為何,數月前早有藍營要角私下倡議倒閣,但國民黨中央和諸侯大咖們仍遲不鬆口,謹慎以對。然而過去一個半月來,卻目睹一系列讓人憂心的國家與社會危機,凸顯初當台灣面對諸多外在挑戰的此刻,賴政府卻仍醉心於集權內鬥,未能把時間精力用在真正團結台灣、提升台灣、面對挑戰。這也積累成社會大眾的諸多不滿,只缺一個引爆點。

新共和通訊指出,回到體制內的「倒閣」是合乎邏輯的下一步,隨著國內外局勢變化,加上蔣萬安在一個相當巧妙的時間地點公開提出此一倡議,不僅展現了其政治判斷與領導能力,更讓國民黨乃至整個在野陣營,都到了需要誠實面對倒閣這個選項,和做與不做的真實後果的決策時間點。若要推倒閣,自有國會全面改選後的硬戰需要重新面對。但如果不推倒閣,按照現在民調推算,罷免/反罷免這樣走下去,則藍白國會多數之勢並非沒有翻轉可能,甚至機率不低。

新共和通訊說,過去一年,綠營和賴政權屈居國會少數,尚且能在對內清洗、對陸爆衝和對美溝通失控上操作至此。一旦綠營重掌國會多數,藍白命運如何已不難推想。更重要的是,台灣未來三年關鍵期的命運如何,在一系列內外危機下,更應有讓全民公決的契機。現在正類似電影《投名狀》中的經典場景,山字營帶頭打出有一拼機會的希望 ,原本觀望的都會下場進來打,這當然包含在野另一股主力的白營民眾黨,藍白都太需要一場勝仗,台灣民眾更需要一個情緒與破除惡政的出口。只有倒閣重選才能凝聚藍白、鼓動全民參與投票,輾壓囂張鴨霸的民進黨。



相關新聞


黃呂錦茹遭聲押!她揭3重要條件 游盈隆也忍不住吐1句


昔罷韓連署涉偽造「不起訴書1句話幫開脫」 他怒轟司法雙標


蔣萬安喊倒閣改選立院!黃暐瀚提3疑問:這人同意嗎?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