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追蹤系列/公托佈建起步晚 排到像中樂透!嘉義僅1成新生兒可入學


政策追蹤系列/公托佈建起步晚 排到像中樂透!嘉義僅1成新生兒可入學

(記者杜大澂/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去年(2023年)新生兒13.5萬人,相較前年13.8萬人,再減少3415人。面對少子化的趨勢,雖然政府推出「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但公托佈建起步晚,現階段仍嚴重不足,不光是北部,南部也遭遇同樣的困境。其中,台南市目前僅15家公托,是六都最少;嘉義市也只有4間公托招收128人,換算約1成新生兒可以幸運就讀,讓家長苦笑:「排到公托比中樂透還高興。」



台灣少子化問題已被視為「國安危機」,情況到底有多嚴重?雖然國發會2022年發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報告,2023年出生數中推估值為14.6萬人、低推估值為14萬人,但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去年實際出生數13.5萬人,已跌破國發會預估的低標,而且出生人數已連續4年改寫新低。顯示高齡化、少子化夾擊下,「國安危機」非危言聳聽,已是現在進行式。



政策追蹤系列/公托佈建起步晚 排到像中樂透!嘉義僅1成新生兒可入學

2023年新生兒13.5萬人,相較前年13.8萬人,再減少3415人,連續4年改寫新低,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台南市社會局提供


托育照顧公共化 直到2011年才出現



為了解決少子化,前總統蔡英文在任內拋出「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除了托育補助,也持續增設公共托育設施,並結合準公共機制。總統賴清德最近提到,在「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下,去年底為止,公共化幼兒園已累計增加3409班,還有1944間私立幼兒園加入準公共機制。他也宣布,會在既有基礎上,推動「0-6歲國家一起養2.0」政策,增加0到2歲托育費用補助。



不過,台灣公托設置起步晚,如今佈建量能仍跟不上需求。事實上,2011年以前,台灣3歲以下幼兒的托育照顧,幾乎毫無公共化,直到政府意識到少子化問題,托育照顧和興建公辦民營托嬰中心才被列入各縣市政策。



然而,公托不足不僅北部,南部情況一樣嚴重,以台南市為例,佈建公托5年前開始,截至今年6月為止僅設置15間,公托數在六都墊底,總收托數為364人,總候補人數則有188人。



政策追蹤系列/公托佈建起步晚 排到像中樂透!嘉義僅1成新生兒可入學

前總統蔡英文任內提出的「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除了托育補助,也持續增設公共托育設施。行政院官網


南市持續活化空間 目標2029年公托達37間



台南市議員沈家鳳曾建議市府,增設速度如果比人家慢,至少要提升品質,例如延長公托收托時間。沈家鳳也提到,因應公托需求,不妨採取另一個模式,讓公幼可以向下招收滿2歲的幼兒。



社會局則指出,除了現有15間營運中的公托營運,會陸續尋找社宅或公有空間活化,再佈建22間公托,希望2029年全市能設置37間公托,總收托數1232人。



另外,社會局表示,為了提供家長多元托育的選擇,會與90間準公共化私立托嬰中心簽約,加上1535名居家托育人員,合計公私托及準公共托育保母,預計可收托1萬2555人,緩解公托不足的問題。



政策追蹤系列/公托佈建起步晚 排到像中樂透!嘉義僅1成新生兒可入學

台南市長黃偉哲參加公托啟用,面對量能不足的問題,市府預計2029公托可達37間。黃偉哲臉書


新生兒5年來首度正成長 嘉市公托逾200人排隊



場景換到隔壁的嘉義市,情況更為嚴重。根據統計,去年嘉義市新生兒1211人,是5年來首度正成長,但全市僅4間公托,招收128人,換算僅1成的新生兒可以就讀。



嘉義市議員郭定緯日前在議會質詢表示,有不少家長向他反映,公托不夠很困擾,「還有家長說排到公托比中樂透還高興!」要求市府解決公托設施場地問題,加快佈建並提高容納人數。



據統計,目前嘉義市公托排隊人數約200人,社會處坦言,量能確實不足,除了今年將在精忠新城社區增設1間公托,會再尋覓其他地點佈建。社會處指出,還要透過和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合作,盼能舒緩托育不足的狀況。



以嘉義市東區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為例,開業3年後,今年改由嘉義大學營運,除了擁有專業師資,還有嘉大幼兒教育學系支援,綜合大學承接托嬰的服務,也創下國內首例。



政策追蹤系列/公托佈建起步晚 排到像中樂透!嘉義僅1成新生兒可入學

嘉義大學承接東區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創下國內綜合大學首例。嘉義大學提供


更多政策追蹤報導:



政策追蹤系列/公托大塞車!北市4千娃等嘸位 吉林小家園收托12名261人搶候補



政策追蹤系列/最弱勢行人!台灣每1.5天1長者送命 兒童行人死傷1年1242人



政策追蹤系列/地獄污名難洗?台南3歲童遭撞滿一年 竹市、台中行人死亡不減反增




菱傳媒原始網址:政策追蹤系列/公托佈建起步晚 排到像中樂透!嘉義僅1成新生兒可入學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