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哥小唱》亞亞、王定宇、辜寬敏、吳澍培
賴17條不僅扭曲在客觀事實無法掩蓋的民族相同,也放棄「民主進步」制度,向毛澤東式的集權與不斷鬥爭前進,是「最親共」(不是親中)的具體表現,在只有28% 選票的絕對少數下,立刻要奪取個人絕對控制慾,萬一人民發現,兩岸的生活方式,竟然沒有什麼不同,賴清德就達成在實質上與毛澤東式中共統一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吳統雄台灣民調創始人
最應該搶救亞亞的,是陸配之子王定宇。
既然間接支持武統的亞亞被驅逐出境,直接歡迎武統的辜寬敏,在言論自由已實質被剝奪下,是否也應追回辜寬敏享受的資政榮譽?
亞亞的抖音在大陸,但她在台灣的支持者,不需要看抖音,已經以一生的生命在追求了,就是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的二叔吳澍培。
吳釗燮的大叔資政吳澧培,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也均在賴17條攪起的風暴中,扮演了增強或沉浮的角色。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等75位學者提出了懸崖勒馬聲明,希望能夠及時免於台灣自毀,彰顯了言論自由在流失中的警訊。
而區桂芝老師,勇敢的用我一直迴避的一詞,向多數的「二元論」者,作出了他們最能理解的最簡解答!
王定宇唯一誠實投票
除了原住民與少數外籍者,台灣人民都是陸配之子,只是來台時間有先後。
為什麼要特別點名王定宇?因為在立法院國防預算審查中,「獵鴞專案」美方先報錯價超過48億元,理因按照後來更正之數字刪減。王定宇按照事實,在全黨歇斯底里的說謊中,投了唯一誠實的刪除票。
我們一貫強調一種米養百種人,主張「多元觀察」,不全盤隨附或否定。在民進黨中央已陷入瘋狂中,希望還有一點點清醒的聲音,能夠搶救民進黨。
任何組織的沉淪,外在力量都不能扶正,組織內的檢討與自救,才最有效與有利。
民進黨在創黨初期,也曾經有理想與視野,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代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兩岸制度不同,民族相同,未來由人民決定。
賴清德唬戰、捅戰攪風暴
賴17條不僅扭曲在客觀事實無法掩蓋的民族相同,也放棄「民主進步」制度,向毛澤東式的集權與不斷鬥爭前進,是「最親共」(不是親中)的具體表現,在只有28% 選票的絕對少數下,立刻要奪取個人絕對控制慾,萬一人民發現,兩岸的生活方式,竟然沒有什麼不同,賴清德就達成在實質上與毛澤東式中共統一了!
民進黨創黨元老還有初心,呂秀蓮、謝長廷,對「賴風暴」都已經公開表達了勸導。在蔡英文政府中,當到大官的,也有葉俊榮、吳佩蓉,表現了要維護政權,也必須遵守民主制度最起碼的底線。
其實王定宇誠實投票,就只是最起碼的底線而已。民主制度下,少數政府早已有多種施政的模式,請參見本專欄《懷疑國軍 劍指全民˙升高衝突 限縮人權》之《少數政府 施政模式慣例可循》節。
賴清德為了擴權,不惜搞大「唬戰、捅戰」的風暴,不僅搞得全黨瘋狂,也在捅大陸的鷹派,破壞和平,帶來危險變項。
本專欄一貫強調「權力必腐」,所以支持兩/多黨制,但必須是正常政黨,而不是納粹、蘇聯式政黨!
辜寬敏歡迎武統戰爭
亞亞被追究的言論,一半是所有人都在講的戰爭危機,一半是她個人感受。她的感受部分,不論你喜不喜歡,當然就是言論自由。
她只表達了感受,並沒有直接支持武統的發言或文字,雖然擁有身分證,還是遭驅逐出境。
而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對兩岸武統戰爭的表態原文是:「I welocme!我歡迎啦!」
所以,文字獄不是基於客觀的事實是什麼,而是因人而異,基於人際關係而做不同的詮釋。
吳釗燮的大叔,現任資政、有美國居留身分的吳澧培,也說過類似的話,因此被封了一個外號「(戰爭損失)無理賠」,但不知何故,網路搜尋已找不到原文。
這些直接鼓吹武統戰爭,自己擁有外國身分與大量財產的人,不顧其他人民的生命財產、與簡單和平生活的卑微期望,不是更可惡嗎!結果卻被捧上高位,對比之下,何其殘忍!
吳澍培終其一生,與其同志多次舉辦過「反台獨」「反分裂」大遊行,參與者沒有陸配,全部是土生土長台灣人。(圖/取自網路)
吳澍培:本土原生統派
「統派思想」并非來完全自大陸,有高比例是台灣本土原生。朱高正、陳映真、王津平、邱毅…這些名人,我就不講了。
我要提醒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卻又被藍綠雙方刻意隱暱的人士:吳釗燮的二叔吳澍培。
吳澍培在光復初期參加共產黨外圍的讀書會而入獄,但不減對社會主義的熱情,訴求中國共產黨統治台灣。
吳澍培曾自敘:「我的父親由於幼時學過漢學,後來又跟吳家祖輩吳萬益一起回到福建同安尋根祭祖,所以民族意識相當強烈,不但不受日本人之利誘脅迫,始終不願改成日本姓名,也不願成為只說日本話而不講台灣話的所謂「國語家庭」,更常向我們兒女輩提示,我們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
吳澍培終其一生,與其同志多次舉辦過「反台獨」「反分裂」大遊行,參與者沒有陸配,全部是土生土長台灣人。
吳澍培經常說:「我們中國人」(我是習慣說:我們台灣人。)請問賴清德,你要把他驅逐到哪裏去?
吳氏家族令我們深思,即使是兄弟二人,都有相反認知與言論,為什麼放大到國家社會,卻要用政權暴力搞一言堂?
進一步比較兩位,吳澧培很早就到美國做大生意、是(或曾經是)美國人;吳澍培才是一生奉獻在台灣的台灣人、中國人!
羅文嘉為賴小孩解套
最令人哭笑不得、感慨萬千的是海峽交流基金會的羅文嘉,他從政生涯中,似乎間歇性表現仍有初心,但又像我一位當過部長的老師說:「想到若沒有司機,就只剩現實,沒有理想了」。
他接任海基會之初,講過一些交流的願景,但在賴風暴成形後,立刻隨波逐流,改成「阻流」。
他說:「(亞亞)可以讓她的孩子活在她所謂美好的國度跟制度裡」。不知道是不是為「上面」解套?
因為賴清德的「唬戰、捅戰」,許多人民都呼籲賴清德至少請他一名兒子回台灣共赴國難吧!不要全部都住美國。羅文嘉等於反駁「賴清德可以讓他的孩子活在他所謂美好的國度跟制度裡」。
他在罵亞亞時,這個馬屁拍更有味道了,他說「不能讓我們的小孩跟妳的小孩一樣」。
根據美國移民法,在美國工作和居住2年以上,必須持有綠卡或其他合法居留身分(譬如母國是獨裁者當政,必須尋求政治庇護)。賴清德的兒子們在美工作都已超過2年,依法必須有美國身分。
其他家的小孩不容易有美國身分,一旦開戰逃不過死亡、傷殘、一無所有…,羅文嘉已經預告「不能讓我們的小孩跟賴清德的小孩一樣」。
向誰學統一?叫誰快回台?
羅文嘉上周再加碼說:「不要前往中國大陸」,因為前往大陸會面臨「不知道執法標準、理由與依據」。他是在介紹「台灣已經和大陸統一」了嗎?我們望向:亞亞、柯文哲、鄭文燦、鍾文智、林秉文、朱國榮…,我們確實充滿了「不知道」!
不過,網路上馬上出現了詢問:是號召民進黨核心柯建銘、黃捷、何志偉、張宏陸、林昶佐、鄭麗君…在大陸的子女家人、親屬、員工,回台灣嗎?
吳思瑤推翻言論自由源起
最扯的吳思瑤說: 「言論自由不是沒有邊界的, 它必須『嚴格的審查』,所謂的嚴格審查是對於『政治性言論』的限制。」完全顛倒民主社會的基本原則,言論自由的誕生就是保護政治性言論。反而是民間的私人爭議言論,有誹謗罪等法律管制。
不過她反民主、反自由、反進步的發言罄竹難書,是賴風暴的主要執行者與受益者,也不必多提她了。
標籤插錯 進步主義就是軟左派
陳培哲等的「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指出集體沉默將推向極權獨裁深淵,亞亞事件濫用行政裁量,違背人權與民主法治精神,應懸崖勒馬。很含蓄的沒有指出,這些動作都是在實質恢復刑法100條,啟動思想迫害。
我注意到黨官媒特別為學者們插上「左派」的標籤。其實「民主進步黨」中「進步」一詞,來自羅斯福的「新政進步主義」,就是「軟左派」「自由左派」。期望媒體朋友不要只做宣傳筒,插標籤也要有一點知識。
區桂芝統戰對岸
區桂芝老師因討論傳統文化、教育問題,兼及政治的小老百姓心聲,被國教署查辦,並扣「統戰」紅帽子。
區老師說:「我是統戰言論?那我統戰對岸,這樣可不可以?」必須欽佩致敬!
我設定的讀者,是10~25% 有可能多元觀察的讀者,為了環顧360度的全景,變成繞了一個大圈子。(請參見本專欄《為何大陸人民一定會自主向前走?金字塔的解答》)
區老師的話,才更直接熱情!更有解釋性的號召力!
外部影響力小 內部撕裂力大
如果把直白的詞句,放在負面宣導上,如賴17條,只會憤怒疊加憤怒,仇恨滋養仇恨,形成更擴大對立循環。
自蔡英文到賴清德,不斷以國家資源收編控制黨官媒,同時造成回饋篩選。在賴清德不斷的激化行動下,媒體表面上形勢大好,但深處卻暗潮洶涌。就「選民結構」的穩定性而言,可能爭取到的新鐵桿非常有限,倒是使得反對者的抗爭情緒升高,選擇也相對激進化。
我使用網路內容分析研究法,發現這2年來,深藍群眾出現「螺旋反向焦慮」現象,亦即從心理需求的被壓抑,產生無力感,再演化為「反正都一樣」,乾脆尋求被解放感。(請參見本專欄《反美、挺俄─深藍的螺旋反向焦慮》)
王世堅反而看得比較清楚:「統戰哪有那麼簡單」。如果發生統戰現象,來自對岸的影響,正如王世堅的觀察非常少。但內部權力組織的控制慾與鬥爭性,造成的撒裂後果絕對比較多。
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曾任教於台清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等,是喬治亞理工Adoption Modeling 研究團隊首席。歷任聯合報系資訊中心副主任、神通機構高階主管、日商科技公司總經理,因創辦電腦統計民意調查而獲得國家金鼎獎。他是第一代民歌手,擔任過廣電主持人,發表過唱片,是資深公共評論人。
- 記者:優傳媒新聞網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