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說、認真聽,療育路上我陪你 臺北市親子工作坊精彩啟動!

0-6歲是孩子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其中3歲前更是腦細胞發展最快速的階段,故嬰幼兒若疑似發展遲緩或有發展遲緩狀況,應儘早接受各項醫療和特教專業服務之介入,掌握「黃金早療期」。

臺北市早期療育資源豐沛,共有20家評估鑑定療育醫院及72家基層療育醫事機構,為提升家長或照顧者的親職技巧,臺北市政府衛生局113年3月1日起委託6家早期療育特約醫院,結合語言、心理、物理、職能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設計短期親子團體課程「早期療育親子工作坊活動」,提供現居臺北市1歲半-3歲語言發展較慢或認知發展遲緩兒童參加,各委託單位至少辦理5梯次,每梯次為6週,全程免費,預計可服務約200組家庭,目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活動梯次皆已額滿。可見活動參與踴躍。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劉弘仁主任表示,曾有位高功能自閉症的孩子原本較為退縮,不大參與團體活動。但在工作坊治療師及家長間的鼓勵及帶領之下,孩子到最後已經能參與至九成的課程內容,家長對於他的轉變感到非常開心,也認同短期訓練對孩子及家長都有幫助。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張綺芬語言治療技術主任表示,由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提供多元主題的親職講座與家長雙向交流,依據個別需求提供衛教與諮詢,調節親職壓力、建立正向教育態度。家長們在遊戲活動中練習運用技巧與孩子共玩,並細膩地觀察孩子的成長,活動中孩子每個眼神、肢體動作、語音的發出,都傳遞了互動的渴望與溝通的真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盧芷柔語言治療師表示,有些家長過於焦慮為孩子塞入太多的治療課,忽略了親子關係的陪伴。希望透過親子工作坊的活動,建立與孩子間的親子活動時間,在專業的陪伴和輔助下,由治療師帶領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予更適當的遊戲陪伴。並協助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可以更正視自己的時間分配、壓力來源,給予自己與家庭更正向的回饋,陪伴孩子在療育的路上,一起用小小的步伐但穩穩地朝前邁進。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希望透由工作坊活動方式,以「早期療育」與「親子共學」的元素傳授家長照護技巧及認知,協助強化有早期療育需求家庭的親子關係,即時協助解決家長及幼兒困擾。有關早期療育親子工作坊活動之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洽詢02-2720-8889轉7084陳小姐或6家早療合約醫院(如下表)查詢,也可上網至臺北市早療綜合服務網站查詢。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