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年輕化趨勢 中醫針灸助緩解

發稿日期:113年6月27日


以中醫觀點而言,眼睛疾病與全身臟腑的健康相關,其中以肝、脾、腎三臟較為密切。然而,中醫並沒有「青光眼」這個病名,《中國醫學病症及病名分類之研究》提出「綠風內障」近似於現代醫學的「原發閉鎖角性青光眼」,「青風內障」則近似於「副腎皮質素誘發之青光眼」。另外,在唐代《外台秘要》中更提出「綠翳青盲」是「內肝管缺,眼孔不通」,此接近現代病理機轉的獨到看法。總之,中醫對青光眼致病機轉的認識,不外乎虛證或實證,病因大致可歸類為風、火、痰、瘀,以及肝腎之虛損所致。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針灸科主治醫師魏任宣說,「青光眼」是一種多重原因造成視神經萎縮及視野缺損的眼部疾病,早期的原發型青光眼患者大多沒有特別的症狀,尤其是隅角開放型的病人,眼壓不會特別高,可能連眼睛脹痛感都沒有,出現視力模糊時,大部份的人會以為是眼睛疲勞而忽視。而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的病人比較有眼睛脹痛感,若急性發作,會伴有劇烈的頭痛及視力模糊,甚至有些病人會有噁心、嘔吐感。


現代醫學發現,青光眼與眼內壓有關。眼睛裡有一種透明清澈的液體叫「房水」,房水會在眼球前房的內部循環,當其排水構造出現阻礙時,眼壓就會不斷上升,進而造成視神經損傷。現在實證醫學也發現,青光眼的病因跟眼部周圍血液循環不良及眼壓升高相關,而部分患者也可能與低血壓或心跳太慢有關,甚至連血中總膽固醇較高且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較低的患者,也可能與青光眼有關。


青光眼一般在治療上,西醫以控制眼壓為主,透過眼藥水、口服藥、雷射或手術來治療,預防視力進一步惡化,然而有些慢性青光眼的病人仍然有眼壓控制不佳或視神經持續受損之情形,或是使用降眼壓藥水後會有模糊、癢、刺、痛的副作用、或發現效果越來越差,劑量越點越多,這時可配合中醫來輔助治療。根據國內外的案例及研究報告指出,針灸可以降低眼壓,改善房水排出,並影響房水生成達到療效。此外,針灸可調節眼底的微循環、改善視網膜血流量或可達到保護視神經的效果。因為西醫具備精密儀器,建議眼疾患者還是可以先至西醫眼科確診,記錄眼壓及視神經、視野狀況。提供相關的數據報告可以幫助中醫師進一步了解病情與確認治療的方向。


魏任宣表示,現代人長時間接觸3C產品,用眼過度,導致眼部疾病問題多元發生,針對青光眼,根據統計發現有半數以上患者屬於高度近視者,另外除了眼壓過高容易誘發青光眼外,其他包括眼睛受過外傷、高度近視及遠視者、年齡超過40歲、長期使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以及家族有青光眼病史者等7類人,均是罹患青光眼的高風險族群。


「青光眼」年輕化,因初期症狀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通常當察覺異狀時,其視神經已經是受損程度嚴重了,加上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疾病,若太晚發現視神經恐難以恢復。


中醫治療也需要看體質與階段,與中醫內科相同,必須望聞問切四診和参,辨證論治。而目前針對青光眼的治療可以中藥配合針灸,依據每個人的狀況不同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魏任宣建議,一般的眼睛保健方法,除了生活習慣改善,例如降低使用3C、改善用眼頻率、充足睡眠等,居家也能以穴位按摩或護眼操,以指關節輕柔按壓來幫助舒緩,另外飲食方面,減少抽菸、喝酒,及少喝濃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飲食,適當的補充通用茶飲(決明子、枸杞、菊花)等,目前醫學上仍找不到有效的解決青光眼的辦法,因此中西合併治療成為另一種選擇。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