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衛生局公布113年火鍋料抽驗結果

寒冬時節,吃一鍋熱騰騰的火鍋能抵禦寒意,為維護民眾食用火鍋料產品之衛生安全,於今年10月中旬執行火鍋料專案抽驗計畫,抽驗地點包括火鍋店、餐飲店、市場、賣場及超市等,共計抽驗60件,其中10件品質不符規定,不合格率16.7%,名冊詳如附件。

本次共計抽驗60件產品,包括高風險蔬菜15件、火鍋料加工製品15件、豆製品10件、肉品5件、羊肉5件、水產品5件及花生粉(醬)5件;依品項擇定檢驗項目包括農藥殘留、動物用藥及動物性成分、重金屬(鉛、鎘)、食品添加物(防腐劑、殺菌劑、著色劑、漂白劑)及真菌毒素,檢驗結果8件蔬菜(蔥4件、青江菜3件、白蘿蔔1件)檢出農藥殘留,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1件花生粉檢出黃麴毒素,不符「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第4條食品中之真菌毒素限量;1件豆腐類產品檢出防腐劑苯甲酸,不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臺北市衛生局針對上述品質不符規定之產品,已令販售地點業者立即下架,不得販售,經追查違規產品來源屬外縣市,已移請所轄衛生局依權責辦理;來源屬臺北市業者,將依法處辦。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者,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可依同法第44條第1項第2款規定處負責業者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不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者,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8條第1項,可依同法第47條第9款規定處負責業者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不符「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者,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經命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可依同法第48條第8款規定處負責業者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臺北市衛生局表示於市面抽驗產品屬於終端的管理,惟有源頭管理才能落實食品安全,並呼籲農友應正確施用農藥才能有效減少蔬果殘留農藥的問題。民眾宜優先選購當季蔬果,於食用或烹調前先以流動清水沖洗根部或果蒂處,再以水浸泡10-20分鐘,接著使用流動的水源沖洗2至3遍,烹煮時將鍋蓋打開等方式以減少及降低農藥殘留。

黃麴毒素主要是黃麴黴菌及寄生麴菌所產生之二級代謝產物,大劑量食入會引起肝毒性發炎及肝細胞壞死,經常汙染花生、玉米、米、麥及堅果類等作物。臺灣濕熱氣候利於黃麴黴菌的生長條件(環境溫度攝氏30-38度、相對溼度80%以上),因此消費者購買此類產品時,選擇信譽良好廠商、產品包裝完整,開封後保存於乾燥環境,及先買先吃原則,來維護食用安全。

「苯甲酸」為可合法使用之防腐劑,惟不得使用於「豆腐類產品」(豆腐、凍豆腐、油豆腐、臭豆腐等及豆漿),苯甲酸偏向水溶性,進入人體後,可從尿中排出,倘過量食入則會引起腹瀉、胃痛、心跳加快等症狀,適量喝水可幫助新陳代謝排出。

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89。以上稽查結果,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