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工作型態轉變 改變國人購屋習慣

疫後工作型態轉變 改變國人購屋習慣

文/朱福山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數據顯示,全台高鐵站所在行政區,共有477,140的跨鄉鎮市區通勤工作人口,比整個內湖科學園區人數加總的3.5倍還多;根據《住展雜誌》調查,這些人多半逐高鐵而居,不只拉動一地的生活機能與交通建設,也逐漸推升房價,甚至開始出現逼宮傳統精華區的獨特現象。



一條長達350公里的高速鐵路貫穿台灣西部走廊,在科技業磁吸效應下,用17年時間串起國內工、商、住三大需求;隨著高鐵特區蓬勃發展,號稱房市萬年不敗的「地段法則」近年開始受到挑戰。



過去,民眾購置房產的不敗法則是鎖定各地成熟蛋黃區;由於這類地段多半位於舊都心的核心地段,近年開始受到素地稀缺、缺乏新建設等限制,導致房價緩漲,加上新世代購屋族自有一套軌道置產學,更喜歡近軌道、新街廓、大棟距、生活環境舒適等特性,市場自然而然把視線投向各地新寵兒──高鐵特區。



疫後工作型態轉變 改變國人購屋習慣

新鮮蛋黃區成形



以近年聲量頗高的高鐵桃園特區(青埔)為例,近3年區內房市交易量年平均約3090筆,其中,去年成長幅度更一舉超過2成;截至截稿前,青埔特區實價登錄今年共揭露221筆交易,即使加上目前市面所有在售建案2333戶,距離去年成交量3423筆仍有一段距離,需求力道尚具不小動能。



據觀察,這類高鐵特區過去多半屬於不被看好的蛋白區,近年在疫後工作型態轉變、科技產業板塊遷移,以及壽險業投資轉型等多線加持下,逐漸吸引人潮進駐,在房屋交易價、量齊揚的情況下,部分特區房價已超越鄰區,儼然有轉身「新鮮蛋黃區」之姿。



年底上演逼宮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高鐵桃園站、台南站與左營站一帶。桃園站青埔特區一帶區域平均行情來到每坪48.5萬元,甚至比「成熟蛋黃區」的中正藝文特區每坪42萬元還高出13%;台南站近3、4年的預售市場,開價也從每坪10幾萬元漲到3、4字頭;左營站5年前大樓行情約在每坪20幾萬元,現如今新案開價已經坐4望5。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鮮蛋黃區」房價逐步拉高,目前已有專家斷言,最快今年底就會出現直追「成熟蛋黃區」的逼宮現象,值得持續關注。



延伸閱讀:
【解讀新世代高鐵購屋學】 軌道置產 逼宮記
城市的遠見 中台灣一日軌道生活圈何在?
軌道加科技成置產2大強心針 捷運板南沿線土城後勢看好



註:完整文章見住展雜誌498期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疫後工作型態轉變 改變國人購屋習慣



最新房產新聞
人氣房產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