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開燈?光對新陳代謝的影響超越晝夜節律


睡覺開燈?光對新陳代謝的影響超越晝夜節律


相信許多人晚上睡覺時都會留一盞小燈,避免房間全黑所帶來的不安。然而,研究證實了睡覺時暴露在光的環境下,對於新陳代謝的影響超過了以晝夜節律為準的生理時鐘。


編譯/高晟鈞




相信許多人晚上睡覺時都會留一盞小燈,避免房間全黑所帶來的不安。然而,研究證實了睡覺時暴露在光的環境下,對於新陳代謝的影響超過了以晝夜節律為準的生理時鐘





睡覺開燈?光對新陳代謝的影響超越晝夜節律
相信許多人晚上睡覺時都會留一盞小燈,避免房間全黑所帶來的不安。(圖/123RF)



夜間暴露於人造光會破壞各種生理特性,包含新陳代謝、體溫調節、睡眠和運動,是除了掌管晝夜節律的生理時鐘外的另一項重要環境因素。




更多新聞: 抵擋不住宵夜的誘惑?選擇這些食物來幫助夜間睡眠




IpRGC




陽光是許多生態系統的動力來源,包含了各種植物、藻類和許多其他自營生物。儘管動物不直接從光中獲取能量,卻是身體細胞蛋白受器的重要刺激,可以做為探索生物功能的重要線索。




哺乳動物大多依靠眼睛內的感光細胞來感知光,例如我們熟知的,掌管顏色的視錐細胞與掌管明暗變化的視桿細胞。另外一種名為內在光敏視網膜神經節細胞(ipRGC)的感光細胞,是一種含有黑視蛋白(一種進化上保守的原始光感測器)的特殊神經節細胞,後被歸類於第三種感光細胞。




IpRGC除了能調節情緒和瞳孔反射,也參與晝夜節律的調節,還能介導從腦部發育到葡萄糖穩態等多種非晝夜節律功能。




透過ipRGC進行非晝夜節律調節




小鼠研究表明,即使在沒有褪黑激素的情況下,夜間暴露於人造光也會引起代謝過程的多種變化,例如:皮質酮的分泌、葡萄糖耐受性、糖質新生、核心溫度調節等。此外,囓齒動物的病毒追蹤研究還表明,ipRGC還支配視交叉上核與下視丘的視前區,透過獨立於睡眠的神經內分泌過程介導大腦發育和非快速動眼睡眠。




視蛋白也存在於眼睛以外的區域,例如在下丘腦的視前區表達的非視覺神經視蛋白。使用小鼠模型的研究發現,神經蛋白酶對短波長光敏感,並調節涉及棕色脂肪組織的生熱作用。這些發現也表明光療可能用於治療肥胖和其他代謝紊亂。




此研究探討了許多與睡眠時暴露在光照環境下有關的代謝研究,證實光照確實會擾亂睡眠與身體的夜晚代謝。因此倘若條件允許,睡覺時最好還是將燈與手機螢幕關閉,避免影響身體功能。




資料來源:NewsMedical



這篇文章 睡覺開燈?光對新陳代謝的影響超越晝夜節律 最早出現於 TechNice科技島-掌握科技與行銷最新動態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