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氫氨、循環科技齊上陣!工研院攜27家公協會 目標用科技翻轉減碳戰略
全球能源轉型進入關鍵期,不少國家將提升能源效率與潔淨技術研發,視為未來重要發展策略,在經濟部指導下,工研院今(8)日舉辦第四屆「ITRI NET ZERO DAY打造能源效率新勢力」論壇暨特展,邀請跨領域產業專家,共同探討如何以數位科技打造完善能源效率解決方案,並接軌國際趨勢攜手產業建構氫氨產業鏈,本次活動匯集全臺27家公協會共襄盛舉,同時邀請國內重要企業-中華電信、中鋼、台肥、研華、復盛、寶成、遠東新世紀等分享提升能源效率經驗,藉此助力產業提升能源效率,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新戰略。
全球能源轉型進入關鍵期,不少國家將提升能源效率與潔淨技術研發,視為未來重要發展策略,在經濟部指導下,工研院今(8)日舉辦第四屆「ITRI NET ZERO DAY打造能源效率新勢力」論壇暨特展,邀請跨領域產業專家,共同探討如何以數位科技打造完善能源效率解決方案,並接軌國際趨勢攜手產業建構氫氨產業鏈,本次活動匯集全臺27家公協會共襄盛舉,同時邀請國內重要企業-中華電信、中鋼、台肥、研華、復盛、寶成、遠東新世紀等分享提升能源效率經驗,藉此助力產業提升能源效率,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新戰略。
[caption id="attachment_169758" align="aligncenter" width="494"]
在全球淨零轉型關鍵期,工研院攜手產業與公協會,透過AI與潔淨技術提升能源效率,打造臺灣邁向永續與國際接軌的關鍵競爭力。圖片來源:工研院[/caption]
更多新聞:打造歐洲最大電動車充電網絡!台泥攜充電龍頭成立「星火聯盟」
臺灣能效改善年均5.4% 優於COP28全球目標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表示,國際上已把提升能源效率視為有效的減碳手段,前年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將能源效率提升具體目標列為每年4%,但臺灣的表現比全球目標更佳。近年經濟部積極推動產業能源轉型、節能措施及製程改善,過去5年能源效率年均改善率達到5.4%,此外,亦推動「深度節能推動計畫」,藉由導入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商業模式,並修正產業創新條例,提供企業購置節能減碳設備投資抵減,以加速企業設備汰舊換新。工研院擁有非常強的創新研發能量,每年邀請專家學者、企業界領袖,藉由舉辦論壇及特展,分享產業經驗及展示最新的科技應用技術,發表淨零減碳的標竿案例,引領產業界往更創新的方向前進。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表示,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總統賴清德已宣示2032、2035年的減碳新目標相較於2005年,分別是減碳量百分之32加減2、以及2035年減量百分之38加減2,環境部謝謝國發會支持設立綠色成長基金以資金挹注投資,預計第三季就可讓相關新創企業申請投資,此外,環境部已跟全臺灣28所大學合作開設綠領人才培訓班,鼓勵剛出社會的學子或勞工參加,為產業孕才,今天非常感謝工研院以節能或負碳排的技術幫助產業提升能效,是為氣候變遷提供解方的最佳典範案例。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隨著氣候變遷風險不斷上升,減碳與產業轉型已成為各國及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政府跨部會合作推動20項旗艦計畫,以及在臺南設置「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並預計至2030年政府預算將投入超過新台幣1兆元。此外,針對全國碳排比超過50%的製造業,政府也將從能源轉換、製程創新與循環經濟三大策略著手,降低碳排並強化產業競爭力,科技是臺灣產業轉型的最大優勢,感謝工研院與產業積極投入,期盼透過科技賦能打造臺灣未來綠色競爭力。
工研院助攻臺灣邁向全球淨零戰略核心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國際能源署(IEA)把能源效率視為是為邁向淨零的「首要能源」,它可同時降低能源消耗、碳排放與成本,帶來經濟、能源與環境的三贏效益,各國將提高能源效率視為重要政策發展目標,臺灣作為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必須透過能源效率提升、再生能源應用與低碳技術創新,掌握產業轉型契機,本次論壇以「打造能源效率新勢力」為主題,聚焦數位科技如何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展出許多關鍵技術,追求永續環境、與大自然和諧共存,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而提升能源效率,則是邁向這條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相信透過產官學研合作下,臺灣不僅能在全球減碳趨勢中占有一席之地,更能以科技實力,引領亞洲甚至全球的綠色轉型。
此外,針對近來美國新的關稅措施挑戰,工研院作為國家級技術研發機構,將從三策略全力支持產業發展,包括第一,工研院將發揮關鍵技術開發者的角色,發掘利基市場、鏈結技術移轉,加速產業升級與轉型等;第二,在全球布局上,必須加速建立「立足臺灣、佈局全球」的全方位策略,工研院將擔任橋梁,積極促成臺灣企業與美國等國夥伴的合作,掌握國際市場契機,第三,面對高關稅所帶來的挑戰,現正是產業轉型關鍵期,應拋開傳統紅海競爭思維,積極尋求創新與「藍海」機會。像是「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是工研院與台灣光罩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創技術,透過AI控制雷射能量,不僅突破傳統銲接瓶頸,將產能提升五倍、碳排放降低80%,更已通過國家CNS標準並導入量產,也榮獲2025愛迪生獎,這正是我們技術力轉化為產業競爭力的最佳寫照。
超過30項創新技術亮相 氫能、AI到循環再生全面助攻產業節能減碳
活動現場展出逾30項創新技術與服務,涵蓋氫氨、AI人工智慧及循環再生等應用。如「沙崙氫應用示範驗證平台」整合氫氨產輸儲用的關鍵技術,目前已有20多家廠商導入使用,是臺灣氫氨發展重要驗證基地;「地熱智慧產測系統」能精準掌握地熱井產能資訊,幫助開發商優化地熱發電效能,降低投入成本,目前已用於台東縣的金崙與延平地熱案場;「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是透過AI演算法優化商場冷櫃的冷卻強度,已幫助家樂福、統一超商與全家便利商店節省一成電費;「AI低碳無機聚合混凝土」結合先進AI運算與材料技術,較傳統水泥大幅降低90%的碳排放;「循環包材與資源管理平台」則運用IoT追蹤管理與AI決策調度,並與多家大型電商及連鎖超商合作,成功降低超過15%的包材流通碳排放量;「全球首創H型鋼構雷射銲接技術」採用創新低碳智慧雷射銲接方式,能達到近80%的節能效果,目前已技轉給台灣光罩;「瀝青刨除料轉化為高品質再生資源技術」能夠有效分離刨除料中瀝青與砂石,使廢料變為資源,適用於建設、道路工程,目前已用於聯岳砂石等業者。
此次論壇從五大主題邀請各界對談,首場「帶動綠色新經濟 – 數位科技助攻深度節能」,邀請業者分享如何透過智慧科技加速落實深度節能;第二場「創新能效新工法 – 高效節能新解方」,邀請軟硬廠商業者探討提升能效的新工法;第三場「打造節能新戰略—加速落實節能行為與創造商機」,分享如何透過改變行為,達成節能效果並創造商機;第四場「開啟綠能新時代 – 低碳氫氨供應與應用契機」,探討解鎖氫氨的應用趨勢與前景;第五場「驅動綠色新未來 – 循環再生新商機」,邀請企業分享如何創建產業綠色低碳新未來。
工研院攜手27家公協會共同舉辦ITRI NET ZERO DAY打造能源效率新勢力論壇暨特展,包括三三會青年企業家委員會、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台灣綠電應用協會、台灣熱管理協會、台灣顯示器暨應用產業協會、全國商業總會、台灣化學產業協會、台灣流體傳動工業同業公會、台灣科學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台灣電路板協會、台灣智慧航空城產業聯盟、台灣顯示器材料與元件產業協會、台灣鋼鐵工業同業公會、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及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期能匯聚各界專家智慧能量,全面提供產業邁向能源永續的突圍對策與關鍵解方。
這篇文章 AI、氫氨、循環科技齊上陣!工研院攜27家公協會 目標用科技翻轉減碳戰略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 記者:鄧天心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