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推動螢火蟲復育 五結野放千隻黃緣螢幼蟲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五結鄉公所為營造優質的水岸生態環境,與五結國小共同推動螢火蟲生態復育計畫。12月30日在五結排水花樹廊道旁邊的校園生態池,野放1000隻的黃緣螢幼蟲,預計三年的時間,恢復往昔鄉野田間螢光點點的盛況。
▲位於花樹廊道旁的五結國小生態池種有田字草、大安水蓑衣和野薑花等利於螢火蟲生長的本土植物。(圖∕陳木隆攝)
螢火蟲野放之前,由復育計畫主持人吳加雄博士為五結國小的師生進行生態教學,以及說明注意事項。現場除了擺出蠕蠕而動的螢火蟲幼蟲外,更有牠們喜歡吃的田螺,令人大開眼界,好奇爭睹。包括鄉長沈德茂、校長吳志堅,以及多位村長也參加野放復育活動。
▲吳加雄博士進行螢火蟲生態教學並說明野放注意事項。(圖∕陳木隆攝)
沈德茂鄉長表示,在他年輕時的記憶中,五結春夏之際的稻田總有螢光閃耀的情景,如今雖然物產豐饒,也有許多名勝景點,但蟲火蟲卻消失了,找回螢光美景是他心中的願景,經過復育專家吳加雄博士評估後,選擇花樹廊道旁邊的五結國小景觀池做為復育的起點。
吳志堅校長指出,在鄉公所的全力幫助下,聘請吳加雄博士指導,嘗試把校園內的景觀池營造成復育螢火蟲的生態池,希望藉由大家的祈願和行動,把螢火蟲帶回牠們的新家,重現滿天星光的盛況。
▲野放前,眾人捧著螢花蟲幼蟲和田螺宣讀祝福詞。(圖∕陳木隆攝)
眾人在吳加雄博士的引導下,一起在池畔宣讀野放祝福詞,接著分批將螢火蟲和田螺放入池中。也是宜蘭子弟的吳加雄表示,台灣的螢火蟲共有61種,這次野放的黃緣螢,喜歡棲息在水質乾淨、水流緩慢的環境中,幼蟲生活在水中,成蟲生長於水邊,所以將原本水泥岸的景觀池改善成土底泥邊的生態池,再種植一些田字草、大安水蓑衣,加上校園現有的野薑花等本土植物,讓幼蟲和成蟲都能各得其所。
▲在五結國小野放的黃緣螢雄成蟲(左)與雌成蟲(右)。(圖∕翻攝自吳佳雄博士手冊)
主辦單位希望透過生態課程的學習、實地的野放與觀察,讓學子和民眾了解螢火蟲的生活習性,並協助維護水生植物與生態環境,為螢火蟲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期望藉由公所與學校的共同努力,讓已經逐漸恢復生機的花樹廊道,每年4、5月當夜幕降臨,能有成群的螢火蟲飛舞閃爍,增添浪漫氣息。
- 記者:新頭條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