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心理健康服務!桃園張老師攜手扶輪社啟動培育計畫
國際扶輪3502地區桃園東區扶輪社協助「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申請全球獎助金約160萬元,支持心理輔導志工培育與精進計畫,提升志工心理輔導專業能力,擴大心理健康服務的影響力。該計畫將於4月正式啟動,透過多元課程與專業培訓,培育更多心理輔導人才。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3月27日在成長教室舉行揭牌儀式,正式宣告計畫啟動。現場貴賓包括「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主委高國安、國際扶輪3502地區總監陳清榮、韓國國際扶輪3620地區總監提名人崔在鎔、桃園東區扶輪社社長郭學文、以及韓國東安養扶輪社的社友們,共同參與揭牌儀式,見證這項重要里程碑。

高國安在致詞時表示,「張老師」的「張」,代表著向外擴展與影響力的擴張,象徵著基金會擁有眾多志工,致力於守護民眾的心理健康。目前,桃園及新竹地區的服務對象已涵蓋約四、五百萬人口,提供專業心理諮商服務,並透過1980心理輔導專線,協助有需要的民眾。此外,「張老師」基金會也積極推動心理健康服務進入校園,代表性計畫「笑吧!校巴」已在全台各地陸續展開,而桃園分事務所轄下的安置機構「桃恩園」,也致力於照護受家暴孩童,提供心理輔導與支持。
郭學文提到,東區扶輪社與「張老師」基金會長期合作,持續關注心理健康議題,並積極支持相關公益活動。他也特別感謝韓國姊妹社東安養扶輪社的社友們遠道而來、共襄盛舉,展現國際扶輪社的跨國合作精神。
崔在鎔則指出,東區扶輪社與東安養扶輪社已締結姊妹社長達47年,這段深厚的友誼與合作令人欽佩。他分享,韓國3620地區過去也曾與菲律賓合作協辦過類似的心理輔導計畫,並深感扶輪社在全球公益領域的積極貢獻。他也勉勵「張老師」基金會持續推動心理健康服務,並提醒所有志工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也要關心自身的身心健康。
「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涂喜敏分享了基金會的發展歷程。她說,自己自大學時期便投入志工行列,畢業後即加入「張老師」基金會,至今已服務33年。「張老師」基金會成立至今55年,在全台設有12個中心,營運55條輔導專線,擁有約1200名志工,累計為360萬民眾提供電話輔導服務,並在校園與社區推動心理健康活動,影響人次超過2400萬。作為台灣第一個青少年心理輔導機構,「張老師」基金會將持續深耕社會心理健康領域,感謝各界的支持與合作。
在與會貴賓的見證下,「點燃希望之光——張老師心理輔導志工培育與精進計畫」正式揭牌,象徵著這項計畫的正式啟動。未來,桃園分事務所將持續推動心理輔導志工培訓,結合專業資源與社會力量,深化心理健康服務,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獲得溫暖與支持,共同為社會打造更完善的心理健康網絡。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擴大心理健康服務!桃園張老師攜手扶輪社啟動培育計畫
延伸閱讀:
- 記者:劉筱寧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