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應變更精準!桃園580家業者完成危害辨識卡製作

為提升消防人員在災害現場的應變能力,桃園市政府修訂《桃園市火災預防自治條例》,要求公共危險物品之製造、儲存或處理場所,凡合計達《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暨安全管理辦法》第三條第二項管制量以上者,須製作危害辨識卡。目前桃園市580家業者已全數完成危害辨識卡製作,並輔導業者每季更新一次,確保資訊即時有效。



救災應變更精準!桃園580家業者完成危害辨識卡製作
為提升消防人員在災害現場的應變能力,桃市府修訂《桃園市火災預防自治條例》。圖:消防局提供

桃園市消防局指出,危害辨識卡應放置於場所警衛室或明顯處,以利消防人員進入現場時快速查閱,減少因資訊不足而導致的風險,如未製作業者最高可裁罰10萬元,並按次處罰。未來,桃園市將持續強化公共危險物品管理,並透過定期查核與輔導,確保業者落實危害辨識卡的更新與應用,進一步提升全市的防災與應變效能。



救災應變更精準!桃園580家業者完成危害辨識卡製作
危害辨識卡應放置於場所警衛室或明顯處,以利消防人員進入現場時快速查閱。圖:消防局提供

消防局長龔永信表示,「危害辨識卡能讓消防人員在災害發生時,迅速掌握危險物品的名稱、存放位置及數量,從而精準規劃救災行動,確保人員安全。這項規定不僅是提升應變效率的重要措施,也落實《消防法》所強調的資訊權概念,保障第一線救災人員的權益與安全。」


市長張善政表示,現代城市治理的關鍵在於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確保各類災害能夠迅速且有效地處理。「透過危害辨識卡制度,我們讓災害應對從『反應』轉變為『預防與準備』,這不僅提高了消防人員的作業安全,也強化了產業與城市整體的防災韌性。我們的目標不只是降低災害發生後的影響,而是要讓桃園成為一座更安全、更有韌性的城市。」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救災應變更精準!桃園580家業者完成危害辨識卡製作



延伸閱讀:


  • 副刊/哄不住的,是成長的觀眾——《難哄》

  • 國泰人壽愛心不落人後 捐1500斤白米溫暖桃園弱勢

  • 桃園動保處善用AI技術 提升遊蕩犬捕捉效率

  • 桃園市議會三黨攜手通過114年度預算 刪減2.5億由市府自行調配
  •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