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種會以工「帶振」助弱勢者習藝自立
【威傳媒記者蘇松濤報導】
為幫助脆弱家庭因應日益嚴峻的環境變遷與生活挑戰,基督教芥菜種會(10)日舉辦「跨越:習藝培力 邁向自立」記者會,正式啟動「北區習藝所」,將花蓮習藝所的社企模式與「以工帶振」理念擴展至北部;並同步推出線上「以工帶振供需平台」,透過結合技能培訓與工作機會,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協助更多社區需要者自立生活,家庭恢復穩定。

花蓮習藝所於1963年由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女士創立,協助原住民孩子學習一技之長,擁有生活自立的能力。隨著時代演進及社會變遷,芥菜種會傳承服務理念,秉持「習藝而得著」的核心精神,於2025年將此模式延伸至新北市湯城園區,設立全台首座跨區據點「北區習藝所」,未來將逐步複製推展至更多地區。

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表示,透過建構「以工帶振供需平台」、「案家生活照顧供需平台」與「員工福利供需平台」,以穩定的生產與銷售機制,讓愛心商品成為支持社區需要者的重要力量。其中,「以工帶振供需平台」是將培力成果轉化為商品的具體實踐。以「教育 × 經濟」的扶立思維,推動平台永續運作,實踐「人被盡其才、地被盡其利、物被盡其用、貨被暢其流」,藉由商品上架與行銷,建立「walk in」場域與「walk out」通路,讓「人能進得來、貨能出得去」,帶動「人、工、錢」的正向循環,穩定弱勢家庭的生活與自立機會。李肇家強調「芥菜種會唯一的商品是助人」,每件商品都是社區需要者在陪伴中習得技能、恢復家庭的成果。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副局長吳淑芳表示,感謝芥菜種會長期以來在新北市的深耕與陪伴,早在大學時期便聽聞「花蓮習藝所」的名字,如今有幸見證這份學習與得著的精神在新北市落地開花,感到十分欣慰與感動。「北區習藝所」不僅提供技能培訓,更結合商品轉化、通路平台等完整機制,期盼與芥菜種會為弱勢家庭注入更多自立的動能,讓這份精神在新北持續綻放。

丁爸是兩名年幼子女的單親爸爸,為照顧孩子放棄原本的廚師工作,轉做兼職粗工,但收入微薄,讓本就拮据的狀況更顯困難,因而求助芥菜種會,透過認養服務和生活照顧箱等支持關懷,減輕家庭負擔。丁爸並參與芥菜種會居家清潔員培訓,接受派案補貼家計,同時因過往的廚務經驗,聘請他成為北區習藝所的廚師。「不同於過去工作場域,這裡的彈性工時,可以兼顧工作和養育的責任」丁爸說。他很感謝芥菜種會伸出援手,提供合適的工作,支持他們一家自立生活。

42歲的小怡(化名)是單親媽媽,孩子有語言發展遲緩,常需請假照顧,最後遭無預警解雇。陷入困境時,全身上下僅剩三千多元。芥菜種會協助她進入孫理蓮紀念營地,培力她從事冷凍料理包裝與廚房備餐工作,不僅逐步重建家庭經濟,也重拾信心與希望。小怡說,很感激也很珍惜這個工作機會,讓她感到溫暖支持與關懷,孩子也變得開朗、願意與人互動。因為以工「帶振」,小怡感到踏實也更有勇氣走過生命難關。
芥菜種會以「家的恢復」為目標,跳脫傳統救助方式,積極推動以工「帶振」,幫助受助者學習技能創造經濟價值,得以改善家庭生活,進而減少依賴福利,讓弱勢家庭能夠穩定自立。更多訊息請連結芥菜種會「以工帶振供需平台」https://msm3funet.mustard.org.tw,或洽服務專線:02-7705-9292
圖片提供:芥菜種會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 記者:編輯中心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