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投資型保單大賣 金管會卻示警3件事情

7月份投資型保單大賣 金管會卻示警3件事情

投資型保險買氣回升,金管會卻出面示警。今(2024)年1~7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降至1,626億元,年減12.3%,下探至少4年新低;但7月單月銷售逾300億元,衝上12個月新高,金管會提醒投資人審慎選擇商品。

去(2023)年7月金管會頒布投資型保單禁令,加上今年定出高價值保單獎勵機制,壓抑投資型保單買氣。事實上近年1~7月的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金額,已呈現逐年下滑趨勢,從2021年3,402億元降至2022年2,373億元、2023年1,854億元,今年再減到1,626.6億元。

金管會表示,今年1~7月投資型保單表現下滑,主要有2大原因,第一是去年上半年停售效應,促使去年基期較高;第二是價值保單獎勵機制,造成壽險業者商品轉型,投資型保單高保險合約服務邊際(CSM)商品較低,因此保險公司轉型賣CSM較高的保單。而且投資型保單與資本市場表現有很大關聯性,若今年下半年資本市場波動加大,投資型保單買氣可能會與上半年差不多,甚至再向下。

不過,投資型保單今年7月單月賣逾300億元,金管會提醒消費者注意3大重點。第1是確認自身保障需求,投資型保單分為投資型人壽及投資型年金,選擇前務必確認是否有人壽保險或年金保險的保障需求。尤其是高齡消費者,應注意每年的壽險保障費用,會隨年紀提高而上升,以及約定年金給付開始日的合理性。

第2是自行承擔投資風險,投資型保單除具有保險保障性質,也能自主掌握保險中資金的運用狀況,自行選擇投資標的,因此保戶須自行承擔連結投資標的的價值波動、流動性、信用風險等風險,若是外幣投資型保單,還可能面臨匯率風險。

第3是要特別注意相關警語,市面上有部分投資型保單訴求連結投資標的定期配息或收益分配機制,但部分商品的配息或收益分配來源可能為本金,民眾購買前應特別注意警語揭露。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