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大便很多次也可能有便秘!醫曝「隱性便秘4大徵兆」 這1動作馬上排更順


每天大便很多次也可能有便秘!醫曝「隱性便秘4大徵兆」 這1動作馬上排更順

「每天跑廁所好幾次,明明有便意卻排不乾淨,肛門還像塞了顆石頭?」這不是「拉肚子」,而是「隱形便秘」!許多人以為只要每天都有排便,就絕不可能便秘。事實上,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

「拉很多次」代表腸胃健康?

重症醫師黃軒指出,研究發現,有些人即使每天大便,仍然覺得自己便秘。例如:一項研究指出,高達62%的受試者在每天排便的情況下,仍自認有便秘困擾。相反地,也有不少健康者不是每天排便。

一項調查英國社區的研究發現,每日規律排便者反而是少數,只有約40%的男性和33%的女性習慣每天解便。由此可見,「每天排便」並不等於腸道通暢無阻。判斷便秘與否,需要看得更深入一些,比如糞便的型態和排便時的感受,而不僅僅是次數。


每天大便很多次也可能有便秘!醫曝「隱性便秘4大徵兆」 這1動作馬上排更順

便秘,不只是「不上廁所」

「慢性便秘」常被誤解為就是「好幾天都沒大便」。然而在醫學上,慢性便秘的意義遠不止於此。黃軒說明,一般定義「排便少於每週3次」只是參考之一,實際診斷便秘更著重於長期持續的排便困難。根據國際診斷準則,如果在最近幾個月中,經常出現以下情況(符合兩項以上),就屬於「功能性便秘」:

1、解便時需要費力,嚴重用力

2、糞便偏乾硬,顆粒或塊狀

3、排便後仍有沒有排乾淨的感覺

4、有時需要用手協助排便或改變姿勢才能順利解出

5、每週排便少於3次(這項其實排在最後)

由此可以發現,「排便次數少」,那只是標準之一,而且並非每個便秘者都會符合。很多慢性便秘的人其實照常每天上廁所,但每次都解得辛苦、量少而不爽快。久而久之,這種反覆的不完全排便就累積成了便秘困擾。現代醫學也強調,病患的主觀感受很重要:只要長期覺得排便有困難、影響日常生活,即便你大便次數看起來正常,也應視為便秘並積極改善。

布里斯托糞便型態圖表


每天大便很多次也可能有便秘!醫曝「隱性便秘4大徵兆」 這1動作馬上排更順

(圖片來源: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此圖將糞便分為1到7型,從第1型的乾硬顆粒(表示嚴重便秘)到第7型的完全水狀(表示嚴重腹瀉)。第3型(表面有裂痕的香腸狀)、第4型(光滑柔軟的長條狀),都被視為正常理想的大便形態;第1型和第2型糞便屬於偏乾硬便秘糞便;第5型至第7型糞便逐漸趨向軟便甚至水瀉。透過觀察大便的形狀與質地,可以判斷腸道蠕動的速度,臨床研究顯示,糞便越硬,顆粒代表腸道蠕動越緩慢;糞便越軟,代表蠕動越快速。


每天大便很多次也可能有便秘!醫曝「隱性便秘4大徵兆」 這1動作馬上排更順

有趣的是,糞便型態其實比排便頻率更能反映腸道健康。例如在一項實驗中,糞便外觀和腸道通過時間的相關性高於排便次數。因此,即使排便次數看似正常,但如果糞便型態長期偏第1–2型的硬塊狀,還是可能代表腸道蠕動偏慢、存在便秘問題!所以,學者提醒根據國際通用的羅馬IV標準(Rome IV criteria),便秘不只看次數,還包括這些「炸裂」症狀:

.大便硬得像礫石,或是碎碎的小顆粒

.每次上廁所都像打仗,得使出吃奶的力氣

.排完還是覺得「沒完沒了」,肚子裡好像還卡著什麼

.甚至得用手幫忙,才能「通關」

只要這些症狀中出現兩項以上,哪怕你每天跑廁所跑得像馬拉松選手,也可能被醫生蓋章:「你可能有便秘!」


每天大便很多次也可能有便秘!醫曝「隱性便秘4大徵兆」 這1動作馬上排更順

怎樣才能改善慢性便秘?

黃軒強調,便秘並不只是「幾天沒大便」這麼簡單。即使你「大便很多次」,也有可能因為糞便又硬又難拉而屬於便秘。了解糞便型態和慢性便秘的真相,可以幫助我們正確面對腸道健康,不再被迷思誤導。每天觀察一下自己的產出物,留意形態變化,適時調整生活作息與飲食,才能真的「腸腸久久」。並分享幾個實用又簡單的建議:

1、調整飲食

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和水分是王道。高纖維食物(例如全穀類、新鮮蔬果、堅果)有助增加糞便體積並軟化便質,水分則讓腸道內容物更順利移動。養成每餐都有蔬菜、水果的習慣,並多喝水,對預防糞便變乾很有幫助。


每天大便很多次也可能有便秘!醫曝「隱性便秘4大徵兆」 這1動作馬上排更順

2、培養排便習慣

試著每天固定一個時間(例如早餐後)上廁所,利用胃結腸反射幫助排便。當有便意時不要忍著,及時如廁讓腸道逐漸形成生理時鐘。剛開始可能排不出太多,但長久下來可以訓練腸道按時「報到」。

3、如廁姿勢

現代馬桶的坐姿其實不夠理想,適度模仿蹲姿可以讓直腸角度更順暢。可以在馬桶前放個小凳子墊高腳層,讓膝蓋高於臀部,身體微微前傾,彷彿半蹲姿勢。這種姿勢能放鬆肛門附近的肌肉,有助於減少排便時的出力,讓糞便順利滑出。反之,不良的坐姿(如腳垂地呈90度、身體過於前傾玩手機等)可能讓直腸角度變差、排便更費力。調整姿勢往往是立即見效的妙招,不妨一試!



4、運動與舒壓

久坐不動容易讓腸胃蠕動變慢。規律的運動如散步、瑜伽、跳舞等,有助於刺激腸道蠕動。運動同時也能舒緩壓力,減少焦慮對腸道的負面影響。身心放鬆時,排便通常也會比較順利。

5、求助醫師

如果已經調整生活習慣,便秘仍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可以諮詢醫師。醫師可能建議短期使用軟便劑或滲透型瀉劑來幫助排便,或進一步檢查是否有腸道機能障礙。如有慢性便秘問題,千萬不要害羞尋求專業協助。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4原因」害你多吃蔬果也難排便順暢! 第2點減肥的人常常忽略
·中醫師圖解「便祕按5處」秒順暢! 大推1通便飲料必喝:情緒、免疫力都顧到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