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葬、海葬最環保又好浪漫?資深殯葬專家揭真相:別被偶像劇誤導了

編按:海葬,顧名思義將骨灰撒向大海;樹葬、花葬歸塵,將骨灰化作春泥護花種草,實現真正的入土為安;少了墳墓墓碑、沒有靈骨塔,而是與大自然長存,很多名人辭世時也是照這樣的生前心願,與世界道別。樹葬、海葬一定比土葬環保嗎?那到底哪一種葬法對環境最友善?本文作者易春秋從事殯葬業多年,有不同的看法,也給大家另一個角度的思考與討論方向。



【早安健康/易春秋(資深殯葬專家)】

到底哪一種葬法最環保?



有回演講結束後的提問時間有人問了:「請問老師,哪一種葬最環保?」

這道題目顯而易見就是陷阱題,於是我反問:「你覺得電動車跟汽油車哪個環保?」

假如完全不經過科學驗證,單憑平日所接收的環保觀念而直接回答問題,那麼這兩道題目的答案就是:「樹葬海葬最環保」、「電動車最環保」。

然而真相真的是如此嗎?

有得必有失,有失才能得,環保不一定十全十美,而所謂的不環保也並非十惡不赦,大家不妨回頭看看歷史,昨是今非、今是昨非的案例比比皆是。

咱不逃避,實打實的面對問題:「到底哪一種葬法最環保?」

正確答案是:「天葬」。

想想,多美好的境界,將死者的肉體變成禿鷲的餐點,不浪費一根柴薪,不佔用一寸土地。

聽到天葬或許你忽然清醒了,睜大眼睛問:「那不是藏區才有的嗎?台灣哪有可能這麼做?」

答案就在這兒:「任何葬法都是因應當地的既有資源、地理環境、風俗民情而產生的。」假如硬要把不適合的習俗搬到家裡來,那肯定會顯得綁手綁腳。

偶像劇裡的海葬、樹葬=環保又浪漫?



有位朋友事親至孝,遵照父親遺願採取海葬。

父親喪事圓滿後他將父親的骨灰研磨後裝袋「放著」,為啥放著?

嘿~~你以為一艘船就載你一個啊?

你以為天天風平浪靜等人去海葬啊?

好不容易耗了三個多月接獲通知可以出海了,拿著那包油紙袋裝著的骨灰上船,一路暈船,到了海標點聽從交代把整包骨灰丟下海,然後再一路暈船回來⋯⋯。

納悶了,原本期待遨遊大海的浪漫呢?

朋友問:「偶像劇不是都把骨灰灑向大海,還可以說幾句思念的話,怎麼會連油紙袋一起丟進海裡?很不浪漫很不環保ㄟ⋯⋯」

我說:「電視不要看太多,會影響智力!」

後來朋友的媽媽死了,既然海葬會暈船又不浪漫,這次就用樹葬,此時眼前浮現了漫天飛舞的櫻花以及黛玉葬花的影像,浪漫啊!

到了樹葬區工作人員早已在地上挖了個不深不淺的洞,用手一指:「倒進去!」

骨灰倒進去後工作人員在上頭覆蓋泥土,然後收工閃人。

朋友問:「阿不是會有玫瑰花瓣舖在上面?偶像劇裡還有現場演奏大提琴⋯⋯!」

我說:「你明天再來看看,運氣好的話你會遇到野狗在上面尿尿,也挺浪漫滴⋯⋯!」

樹葬、


海葬的由來:


原始的樹葬與海葬,其實不是為環保而生



目前大家對於樹葬與海葬所掌握的資訊來源有三處:


  • 其一,是政府部門的宣導。

  • 其二,是電視與電影劇情演出。

  • 其三,是聽說與想像融合後的憧憬。



事實上原始的樹葬與海葬並不是為了環保而產生的葬法,這是從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而且與環保無關。

現在慣稱的「海葬」是因為必須搭船出海把骨灰拋入海中所以才稱為海葬,可是並非每個地方都有海啊,因此以前並不是叫做海葬,而是稱為「水葬」。




再者水葬並非將骨灰灑入水中,而是把屍體揹到河邊後予以肢解,然後投入河中餵魚。

以前水葬是屬於較為卑賤的葬法,一般是用於夭折的孩童或是死於傳染病的貧民。

至於樹葬這個名詞更是被誤用了。

樹葬以前被遊獵民族所使用。比如說一群獵人進入深山林內打獵,這一次入山可能三個月或半年後才回家,而在行程中獵人可能因為生病死亡或者被野獸咬死,甚至因其他意外死亡,同行的人不可能放棄打獵行程而特地把屍體送回家,也不可能帶著屍體往前走。

此時獵人們會找棵大樹,在樹杈上用樹枝搭築平台,然後把屍體放在平台上。

有的連平台也不搭,直接將屍體懸掛在樹上。這些屍體在樹上腐化後等回程時再把骨頭取下掩埋或帶回給死者家屬,這就是所謂的樹葬。

「葬」這個字很有意思,上頭是「草」,下面也是「草」,中間的「死」代表亡者,由此可知古代是把死者遺體放在草堆上,然後再覆上一層草,這是最環保的自然葬法。

咱再回到現今來省思台灣的葬法。

當海洋被污染,魚吃骨灰人吃魚?



早期台灣100%採取土葬方式,那個年代的子女膽敢把父母親送去BBQ肯定犯了十惡不赦之罪。但是請問土葬就真的不環保嗎?美英這些國家不是都用土葬嗎?難道他們就是落後國家嗎?

慢慢地台灣人口多了,寸土寸金,活人與死人爭地,套句俗話說:「慢死揀無好地理」,於是政府開始推動火化進塔,十年、二十年過去了,火化成了主流,現在的子女堅持土葬反而被譏為跟不上時代。

時代繼續進步,一座一座的靈骨塔成了「視覺公害」,很多人打拼一輩子也買不起一間房子,因為土地貴了。

雖說土地與房價不斷上漲,但是人還是一直死,死了總要處理,那該怎麼辦呢?於是政府又推動了樹葬與海葬,再把環保的帽子給戴上,這下子好像用火化又成了環境破壞的兇手。

或許再過一段時間發現海洋被污染了,魚吃骨灰人吃魚;又或許發現到公園散步時是踩在先人的骨灰上頭⋯⋯!

土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那咱就來個嫦娥奔月,把骨灰載往外太空吧!

萬一外太空的漂浮物數量又多了呢?別急,水星、火星、冥王星、海王星⋯⋯,再不濟也還有派大星。

到底哪一種葬法最好?我依然會問:「電動車跟汽油車哪一種比較好?」

本文作者為從事殯葬業多年的資深殯葬專家易春秋。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臉書「台灣禮俗研究所」/(原標題:葬法)原文出處請點此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死後不想擠在靈骨塔!內政部超夯環保葬「海濱公社」驚豔入榜

  • 老董瀟灑交代身後事:就用塑膠袋裝骨灰,撒完洗一洗還可以用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https://www.edh.tw/article/29437

樹葬、海葬最環保又好浪漫?資深殯葬專家揭真相:別被偶像劇誤導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