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做家事眼前黑一半 醫示警:留意視網膜剝離3警訊

【NOW健康 楊芷晴/宜蘭報導】宜蘭1名婦女莊小姐日前如常做家事時,突感眼前一片黑暗,視線變得模糊,僅能看見近距離的物體與人物。在家人的建議下來到羅東博愛醫院眼科就診,經眼科醫師汪玟儀診斷為「視網膜剝離」,手術後莊小姐的視力成功恢復,得以重返正常生活。汪玟儀醫師提醒,年齡、近視、外傷、遺傳等都是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高危險群宜及早接受檢查,以免發生不可逆的視力喪失。
視網膜剝離的成因多樣性 飛蚊症、黑幕感和閃電出現要警覺
「眼前的視野出現一塊像黑布的遮蔽物,連視力表最大的C都看不到,只能看到眼前35公分的手掌晃動。」莊小姐自述,自己近期沒有意外弄傷眼睛、也沒有高度近視,但過去2個月開始出現飛蚊症,而這片黑影已持續2周。在外縣市當護理師的親戚回宜蘭探親時,才勸她趕快檢查。50 歲的莊小姐憂心忡忡,擔心視力就此無法恢復,內心充滿不安。
▲視網膜剝離術前術後對比圖。(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汪玟儀醫師診斷為視網膜剝離後,為莊小姐進行了手術,好在有及時手術治療,術後視力恢復良好,眼前黑一片的症狀也不再出現。莊小姐提及,以前有朋友視網膜剝離,被轉介至台北手術,自己非常幸運可以在宜蘭就近處理。
不過,汪玟儀醫師也示警,並非每個視網膜剝離的病人都能像莊小姐一樣幸運恢復視力。視網膜剝離的成因多樣,常見的因素包括玻璃體剝離、視網膜裂孔、或是由其他眼部疾病引起的併發症。
如果視野中突然出現的大量「飛蚊症」、某個方向出現閃電閃光、或是眼前的黑幕感,就是視網膜剝離的警訊,延誤就醫可能導致剝離的區域視覺喪失變成黑影,如果不及時治療,視網膜剝離會迅速惡化,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視力喪失。
高風險群及早檢查 超廣角眼底攝影機精確揪出視網膜周邊病變
汪玟儀醫師解釋,超廣角眼底攝影機可提供比傳統眼底攝影更精細的檢查,能夠有效觀察視網膜周邊的狀況,特別是能夠檢查出微小的視網膜裂孔或視網膜剝離情形,可望在病人演變成嚴重的視網膜剝離前就先行雷射治療。儀器的畫質解析度較高,且機器的掃描穿透力佳,對於有白內障的患者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呈像,達到早期發現視網膜病變。
羅東博愛醫院近期已引進超廣角眼底攝影機,為臨床經驗豐富的眼科團隊增添診斷利器,大大提高眼科醫師對於視網膜周邊病變的檢查精確度,對於高度近視、飛蚊症、糖尿病患者等視網膜疾病,也可以提前發現、進行治療,降低失明風險。
儘管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增長、眼部外傷、高度近視及家族病史,臨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即便沒有這些危險因子,仍可能發生視網膜剝離。汪玟儀醫師提醒,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眼科檢查,而一般民眾若出現飛蚊症等視覺異常症狀,也應及早就醫,確保能及時診斷與治療。透過超廣角眼底攝影等檢查工具,協助早期發現眼部異常,提高治療效果。
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王文斌表示,眼科的革新提升宜蘭的眼科治療品質,讓預防診斷、治療更加精細與高效,往後宜蘭鄉親罹患眼部疾病再也不需辛苦到台北求診。他強調,視網膜剝離是可以治療的疾病,若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大多數病人能夠恢復視力。因此一旦出現視力異常,應及時就醫,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造成不必要的視力損失。
# 首圖來源/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今夏濕熱有感!濕疹、汗皰疹易爆發 中醫教你改善方法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 記者:NOW健康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