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折勝於治療!老人跌倒死亡風險增 存骨本要趁早

預防骨折勝於治療!老人跌倒死亡風險增 存骨本要趁早

【NOW健康 李蔚萱/高雄報導】骨折對生活的影響,比你想像來得嚴重!尤其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死亡率會提高三倍。醫師呼籲,維持骨骼健康至關重要,應從年輕開始「存骨本」,平時多補充鈣質、透過日曬補充維生素D,並維持規律運動,以降低骨折風險。


預防骨折比治療更為重要! 3大骨折高風險族群尤其注意


重仁骨科醫院副院長黃獻漳醫師表示,臨床上骨折高風險族群有3類,分別為老年人、停經後婦女和年輕人。老年人因大多有骨質疏鬆症,因此跌倒後骨折的風險高;停經後婦女因缺乏雌激素,骨質密度開始急遽下降,因此也是骨折的高危險群;年輕人尤以運動員和機車族為最大宗,此族群因容易發生運動傷害或交通事故,意外造成骨折的比例最高。其他像是慢性病人,如: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發生骨折的機率也相對偏高。


「預防骨折比治療更為重要!」黃獻漳醫師強調,預防骨折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首要維持骨頭健康,平時飲食可多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搭配負重運動,如:快走、慢跑或簡單的重量訓練,都是可以提升骨質、增加骨密度的方法,避免一受碰撞就引發骨折。


預防跌倒,安全的環境也是關鍵,例如:在浴室增設防滑裝置、樓梯加裝扶手、走道應保持光線充足,且寬敞無障礙物,鞋子則建議選擇支撐力充足且防滑的款式,這些都有助於預防骨折。


此外,高風險族群可定期做骨密度檢測,讓醫師適時給予運動、營養與藥物治療建議,協助民眾早期預防骨折。


跌倒骨折怎麼辦? 醫師教你現場緊急處理步驟避免二次傷害


發生骨折當下該如何緊急處理?黃獻漳醫師指出,跌倒後在尚未確認傷勢之前,應避免隨意移動傷患,以防骨折後再度造成二次傷害。首先應確認自己是否能行動?若無法行動應立即叫救護車,若有明顯骨折,則可先用夾板簡易固定傷處,接著冰敷減少腫脹疼痛,等待救護車來。若行動無礙,建議也要就醫檢查是否有看不見的骨頭損傷,勿自行至國術館或傳統喬骨治療,以免骨頭損傷更嚴重。


黃獻漳醫師說明,骨折的治療方式因骨折型態而不同,輕微骨折可採用保守性治療,以石膏或護具固定,讓骨頭自然癒合,但石膏固定過久會導致關節和肌肉萎縮,增加患者跌倒風險。


若是移位性或不穩定型態的骨折,則需手術治療,以鋼板和螺絲固定骨頭。患者適合的治療方式,須根據骨折部位、嚴重程度和患者自身狀況而定,應由專業骨科醫師來判斷。


手肘骨折術後及早復健以防關節僵硬 飲食多補充這些營養素


黃獻漳醫師舉例,有些年輕人因運動傷害或交通事故導致橈骨骨折,通常保守治療便可解決。若是手肘骨折,容易產生異位性骨化,長出骨刺,恐導致患者日後關節變得僵硬難以行動,因此會建議及早手術治療,儘早進入復健療程,儘早恢復健康。


最後,黃獻漳醫師提醒,骨折患者術後可按時局部冰敷,將患部抬高超過心臟,減輕腫脹不適。飲食方面應增加蛋白質、鈣質和維生素D的攝取,以補足流失的營養,並促進骨頭和傷口癒合,同時應戒菸、減少攝取咖啡因和酒精,助於患處復原。


# 首圖來源/重仁骨科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近視是一種疾病!醫籲兒童近視及早控制 避免高度近視
▸啟動棕色脂肪代謝力 燃燒熱量、控制體重改善血糖血脂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