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族群莫名疼痛找不出病因怎麼辦?醫師提醒:當先是這疾病纏身,不治療恐嚴重影響生活

退休族群莫名疼痛找不出病因怎麼辦?醫師提醒:當先是這疾病纏身,不治療恐嚴重影響生活

徐先生 2 年前、年滿 65 歲退休後,曾因為睡不好到診所就醫服用安眠藥,之後又因肩膀關節疼痛就醫,吃了許多止痛藥、做了復健,還是沒有明顯改善,讓他感到不快,負面情緒增加。

徐先生表示,以前工作時,常與同事、家人外出活動,現在都提不起勁、老覺得無力、不想出門,擔心自己得了重大疾病。只好到家醫科檢查,做完檢查後,確定身體沒問題,被轉診到身心醫學科。

經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張芳瑜門診檢查後,最終確定患者罹患憂鬱症。在規律服藥下,徐先生對身體疼痛的敏感度降低,不再擔心身體疾病,生活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退休族群失去生活重心,成為憂鬱高風險

張芳瑜指出,現在人生活壓力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增加,尤其是退休的老年人,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之一。因為 65 歲以上老年人屆齡退休,失去生活重心,身體疾病增加,加上身邊親友陸續離世等多重原因,發生憂鬱症機率高。

根據國外統計,每 100 個長者會有 10 個有憂鬱症狀,其中,1 至 2 個會符合憂鬱症診斷。國外統計指出,65 歲以上的長者中,4 個有自殺企圖者中就有 1 個死亡,且一般高齡族群中約有 6% 長者有自殺想法,因此要多重視長者情緒。

憂鬱症之發生,除了遺傳原因外,也與中風、巴金森氏症、紅斑性狼瘡和部分藥物的副作用有關。張芳瑜強調,對自我要求高、情緒時常處於緊繃狀態、社會家庭支持度不足的人等也是好發族群。

多關注老人憂鬱症,規律治療預防失智

她說,老年人跟一般成年人憂鬱症狀不同,因為老人不會表達內心鬱悶情緒,所以會以身體症狀表現出來,最常見的是疼痛。因此,當相關檢查都正常或與他感覺痛苦的程度不成比例時,就會進一步評估是否為心理作用造成。

張芳瑜提到,老人憂鬱症是失智前兆,若遲遲未治療不僅病情會加重,更可能會影響病人的認知功能,演變成失智症;若病人本身就有失智情況而又未治療憂鬱症,就會加速退化程度。

她進一步解釋,由於失智症與憂鬱症有許多症狀重疊,因此,老年人憂鬱症評估必須更完整,要涵蓋抽血檢查排除內外科疾病、藥物、營養的影響,還要有醫師的會談評估。

憂鬱症可治療,務必盡快就醫

「治療則以血清素藥物為主,原則上,若是病人這輩子第一次發病,建議至少維持 1 年的治療,直到病情穩定;但若是反覆發病 3 次以上就會建議拉長時間,至少治療 3 年」她說到。

張芳瑜提醒,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疾病,延誤治療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認知能力和身體狀況,若家中長者出現莫名不適且找不出病因,導致鬱鬱寡歡,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務必盡快就醫。

長者要預防憂鬱症,可以在退休前預先規劃好未來的生活,藉由規律的社團活動轉移生活重心,而維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並戒除菸酒等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對憂鬱症有一定程度的預防。


退休族群莫名疼痛找不出病因怎麼辦?醫師提醒:當先是這疾病纏身,不治療恐嚴重影響生活

諮詢專家: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 張芳瑜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什麼是「假性失智症」?老化最常與「老人憂鬱症」混淆

情緒防老 / 別陷入老年憂鬱症!嚴重恐致衰弱症 8 方法走出憂谷脫離憂鬱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