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稱脫貧有成低收人口已動態清零 引嘲諷與批評

中國貴州省副省長羅強14日表示,貴州打贏脫貧攻堅戰後,截至去年底,年均收入低於萬元的人口基本已「動態清零」。網友嘲諷「因為都趕走了」,也有人批亂用詞彙,至今聽到動態清零仍感害怕。

據澎湃新聞,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記者會,貴州省副省長羅強在會中表示,貴州打贏脫貧攻堅戰後,堅持把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作為底線,對脫貧人口進行監測和幫扶,實施居民增收三年行動,「到去年底,年人均純收入低於萬元的人口,已經基本實現動態清零」。

羅強稱「富在農家」,一方面穩定外出務工規模,讓600萬民眾在外穩定就業;另一方面,持續發展縣域經濟,壯大鄉村富民產業,讓更多的農民在家門口就有事做、有錢賺。

他說,如今貴州鄉村的精神風貌越來越好,農民的日常生活已不再是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村超」、「村BA」就是貴州農民新生活的生動寫照,「現在,越來越多的城裡人嚮往農村、嚮往田園生活」。

然而羅強使用「動態清零」一詞形容脫貧,在網路上引發不少人吐槽。

有人稱「是不是收入不到萬元的人都趕出貴州了」、「老爺子心善,見不得窮人」、「光看這幾個關鍵字就知道水分多大」;此外也有人質疑,省內許多高齡的農民,沒有工作能力的老人,是如何年收達萬元?

有些網友則嘲諷,「天天玩名詞,遙遙領先」、「他自己信那就是信了」。

此外,也有人批評亂用詞彙,雖然COVID-19疫情已經過去,然而至今聽到「動態清零」這幾個字仍感害怕。

「動態清零」是中國在COVID-19期間為了疫情防控而發明的政策,意指在發現確診病例後,在醫學收治的同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將密切接觸人士隔離,藉此控制病毒傳染範圍,令社會上的確診人數降低至零。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