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質疑拜登抗中策略 建議與中國經濟脫鉤

美國學者薛瑞福、卜大年今撰文指出,美國對中競爭策略「分散、矛盾且缺乏重點」,新任總統應擬定完整的經濟策略和綱領,包括擴大對中出口的管制、限縮雙向投資,加強與其他夥伴國家的經濟關係,讓美國與中國經濟脫鉤。

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主席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資深研究員卜大年(Dan Blumenthal)等人今天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對美國總統如何領導對中國的冷戰提出建議,呼籲政府提出完整經濟策略。

文章指出,美國與中國進入冷戰,美國迫切需要由總統親自領導、指揮的策略,才能獲勝。缺乏這樣的領導,美國對中的競爭策略將繼續「分散、矛盾且缺乏重點」。

學者指出,美國約自8年前確認與中國的競爭關係,對中政策有了基本轉變,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及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均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並限制對中國的出口,兩人的做法都值得肯定。但是,強度還不夠,美國還無法在美中競爭中獲勝。

他們建議,不論拜登或者川普當選總統,都應該借鏡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冷戰時期處理對蘇關係的作法。在雷根的第一任期,處理蘇聯威脅是他的首要任務之一,他發布一系列國家安全決策指令(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 Directives),將所有外交與國安政策放在美蘇對抗的脈絡下思考。

拜登政府曾形容其對中競爭的經濟戰略是「小院子、高圍牆」(small yard,high fence),即專注於限制中國取得高科技技術,而不尋求不必要的衝突,是「去風險」(de-risking)的作法,不是要與中國脫鉤(decouple)。

學者指出,這個做法不足以解決中國對美經濟威脅的深度與強度。美國必須有一個完整戰略,就如何保護美國經濟、削弱中國競爭力、建立新的全球經濟中心,提出具體的政策綱領,讓各政府部門一起打這場新冷戰。

學者表示,拜登政府限制美國出口到中國的項目,包括半導體與運用於人工智慧的晶片,這是好的開始,但太侷限。他們建議擴大到其他領域,包括製藥、生技、資訊與數據科技、及關鍵材料等關係美國整體健康、繁榮和安全的產業,在這些領域,美國必須與中國經濟「完全脫鉤」。

文章指出,美國也應更積極限制雙向投資。政府目前將哪些國安相關產業不得赴中投資交由財政部認定,但財政部可能考慮到政經效應,難脫「小院子、高圍牆」思維。政府應根據現有的「關鍵與新興科技清單」限制赴中投資的產業,這份清單已經認定美國不應再幫助中國發展的技術項目。

同時,學者建議,拜登應利用貿易協議、對外援助或其他工具,大幅擴大與國際盟友和夥伴的經濟合作,以創建新的全球經濟中心,同時防止中共進一步擴散經濟影響力。

他們指出,總統可以授權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尋求與其他國家建立雙邊貿易協議的可能,從特定領域談起,例如關鍵礦物、半導體或者製藥,再擴大到全面貿易協定,這將有助於美國與中國經濟脫鉤,並強化美國作為全球經濟夥伴的地位。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