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界霸凌難解 專家:環境太封閉

「台灣運動競技產業太小眾,讓霸凌問題相當難解!」人本基金會2日舉行「終結體育暴力」座談會,針對最近發生的體育界霸凌事件,基金會指出,體育班比一般班容易出現霸凌,是因為環境封閉、家長縱容與權力逼迫。政大法律學者林佳和建議設立校外人權專員;運動產業專家徐正賢呼籲,讓相關行業應更開放。



台南市某實驗中學體育組長以球員交女朋友違反「內規」為由,要球員選擇剃光頭或被同學畫生殖器,這樣的處罰至少3年,受害者眾多;不僅被畫的男生身心受創,被迫畫圖的學生也說:「受懼威權,不得不隱忍照辦,因為組長掌握我們升大學的推甄分數與評價。」



習以為常,難舉報

「以為訓練是日常的心態,讓很多霸凌都沒有被揭露!」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基金會調查體育霸凌時發現,很多小孩都沒有發現教練的「訓練」並不合理,還有人從證人轉為被害者,如何將體育社團的體罰與霸凌現象降低,是關注的重點。



人本教育基金會秘書林郁璇指出,體育班或社團的霸凌現象比一般班嚴重,許多教練會以訓練為由,對小孩進行長期的霸凌、過度訓練與性騷擾,而隊友因為擔心受到波及,或擔心教練掌握升學評鑑,因此也不敢對外舉報,加上案件爆發時,很多家長反而贊成教練的嚴格訓練行為,讓體育霸凌比一般霸凌難處理。



教練掌握太大權力

她提到,包括曾有空手道教練對小孩進行訓練致死,還有桌球隊爬樓梯60趟導致腳底筋膜發炎,還有球隊學長霸凌學弟,對學弟有洗衣服、買宵夜等不合理要求,而因為教練或學長掌握決定出賽名單的權力,若無法上場就失去當初參加體育班的目的,導致許多被霸凌者被迫忍耐。



「制度也讓被霸凌者不敢發聲!」林郁璇說,體育獎勵制度讓教練掌握很大權力,且體育班忽視學習,學生必須寄託希望在競爭激烈的窄門,且學生容易因為威逼利誘成為幫兇、或給予好處,加上不適任教室的汰除系統失靈,讓教練不會被處罰,甚至遭解聘的教練還能在其他地方執教。



家長別成教練幫兇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分析,台灣的運動競技產業相當特別,變得相當菁英小眾,尤其體育班的設計更是彰顯這樣的制度,在歐洲根本不會有體育班。另外,教練評量的標準只有成績,而非是否認真練習、專業沒有問題與妥善照顧小孩,「運動若只想著為國、為校或任何單位爭光,都是錯的」,林佳和如此強調。



林佳和建議仿效歐洲,設立校外的人權專員,不容許學校專員兼任。台灣運動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正賢指出,曾有國內知名棒球教練當面跟他說「選手幹嘛要讀書?」前網球球王費德勒14歲才決定要打網球,但我國體育班從國小4年級就要決定終身從事運動員,體育班設計要檢討,民眾也要充實正確運動知識,不要成為教練的幫兇。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