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肌少型肥胖比單純肥胖者罹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年約40歲的張小姐身材豐滿,最近卻被醫師診斷罹「肌少型肥胖」。衛福部台北醫院表示,這類脂肪較多「油包肉」的人,比單純肥胖者罹患心血管及代謝疾病風險更高。

台北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營養師王盈媗表示,現代人經常外食、活動量低,生活及飲食習慣不佳,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快速,體脂肪也快速增加,易導致「肌少型肥胖」,老年人及中年外食族要注意。

她表示,「肌少型肥胖」沒有統一的定義,診斷標準不同,臨床簡單說明為「肌少症加肥胖」,此類脂肪比肌肉多「油包肉」的人,比單純肥胖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20%以上,代謝疾病罹患風險更高。

王盈媗表示,建議罹患肌少型肥胖者的改善上應把握4重點,首先是均衡飲食,正餐吃飽、不吃點心,多攝取蔬菜。其次是攝取足量蛋白質,避免因減重或低熱量飲食而導致肌肉流失。肉類優先選擇低脂及白肉類,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和飽和脂肪。

她表示,第3是要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能減緩骨質流失,維生素D能幫助肌肉合成,改善肌少症和預防骨質疏鬆症。每天曬太陽10到15分鐘,能讓身體生成維生素D。

她強調,最後的重點就是要多運動,以快步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有氧運動提升心肺功能、減少體脂肪;利用重物或彈力帶的阻力運動,能維持骨骼肌質量、提升肌肉力量。透過飲食和運動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預防及改善肌少型肥胖。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