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之書:52週冥想練習,在迷惘不安的世間,為靈魂尋求棲居之所
靈魂之書:52週冥想練習,在迷惘不安的世間,為靈魂尋求棲居之所
作者:馬克‧尼波(mark nepo)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1-07-19 00:00:00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美國最受歡迎的身心靈導師最新力作,講述靈魂的覺醒!
☆《哈芬登郵報》創辦人亞莉安娜.哈芬登、身心靈領域作家感動推薦。
最受歡迎的身心靈導師和詩人哲學家,寫給靈魂成長的冥想週記
一年五十二週,一週一篇的心靈能量
世界是一座寺廟。
當我們秉持愛與謙卑,跟生命的每一刻保持對話,
就是活出真實自我的方式。
靈魂依附於肉體,透過生命的打磨鍛造,才能在世間覺醒。
而這段從無知到經驗、或苦難或驚奇的旅程,就是我們應許生命的方式。
本書以52篇冥想週記提供一整年的心靈滋養。尼波的書寫乾淨而純粹,透過熟悉的日常述說美好的信念、生活觀察與省思、表象之下的洞見,以及萬物一體的永恆回歸。書中處處是對於生活物事和心靈狀態的清晰洞察,譬如:
「對治速度的解方,就是捧著物品,探究它們的歷史。」
「學習本身就是一種獻身行為,比獲得的任何資訊更有用途與報償。」
「往往,我們在行事上的選擇,是跟恐懼站在同一線,而非同步於自己的核心價值。」
「縱使重要的事很多,真正迫切的事卻很少。」
「所謂敏感,就是成為一根徹頭徹尾的導管。」
圍繞著全書的核心探問是:在混亂年代,我們該如何活出真實性與完整性,為靈魂成長找到通往重要事物的道路。這些事物包括:
‧生命陷落及失而復得
‧天賦和夢想之所在
‧悲憫、善念與自然的餽贈
‧超越自身的存在經驗
‧培養「在場」的心靈慣性
每篇文字彷若一次次與自身的對話與傾聽,不但帶來力量,更令人謙卑。篇末附錄練習的課題,以探問形式為新觀點開啟應用之門,提示正念思考與覺察技巧。
沉浮於迷惘的生命之流,當我們即將在痛楚和哀傷中溺斃,唯有溫柔堅韌地探索內在清明,接受自身的所有可能,與人我共同分擔世界的重量,那麼,生命終將帶來餽贈,在每個細微的瞬間看見永恆,淬鍊出存在的意義。
★名人推薦:
王理書(親子教養/心靈牌卡作家)
李怡如(正念減壓MBSR與正念瑜珈老師/《366正念卡》作者)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周介偉(光中心創辦人)
彭芷雯(心靈作家)
——誠摯推薦
★媒體推薦:
‧「長久以來,馬克.尼波一直是我最喜愛的靈性作家,本書再次證明了這件事。書中的陳述令人屏息,再三咀嚼。對於想在匆忙生活與更深層目的保持連結的所有人,我誠摯推薦。」——Melinda Gates,著有暢銷書《提升的時刻》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很容易放任自己墜入認命、孤立或絕望之中。本書是一劑解藥,也是一條道路,指引我們回歸智慧與直覺,以及靈魂的真實。」——Arinanna Huffington,Thrive Global創辦人與總執行長、《哈芬登郵報》創辦人
‧「尼波透過本書提醒我們,生而為人是多麼稀罕,而生命的彼此相繫,又是多麼珍貴而純粹。此書的洞見能幫助你穿越生命洪流,在簡樸的赤裸之中安歇,更能夠讓你的靈魂變得更加堅強。」——Joan Borysenko,著有The PlantPlus Diet Solution及Your Soul’s Compass
‧「馬克.尼波再次發出對真理的慷慨呼喚,不但發人深省、啟迪人心、予人力量,也令人謙卑。他字裡行間提醒我放慢腳步,探索人生中的未盡之處,榮耀並臣服於生而為人的神聖、純粹與驚惑。他致力於把生命的粗礪化為洞見與理解,幫助我改善了人生。」——George Cappanelli,AgeNation的共同創辦人
★目錄:
前言——所有靈魂相遇的地方
第一部 世間行旅
1. 帶著意義、真實與慈愛而活
2. 時代的速度
3. 永遠作為更大存在的一部分
4. 沉浸與獻身
5. 存在的拉力
6. 全心全意
7. 沒有為途中的他人停步
8. 需要幾次就幾次
9. 監獄樹
10. 學生自我與老師靈魂
11. 本初的步伐
12. 分配重量
13. 在世間的旅途
第二部 真正的遺產
14. 生命之火
15. 土地的耐心
16. 保持可能
17. 減輕恐懼
18. 把什麼帶到未來
19. 本初的才能
20. 開啟天賦
21. 敏感的藝術
22. 追逐天堂
23. 當我們持續尋覓
24. 生活之夢
25. 以何而立與為何而立
26. 慢即是道
第三部 擴展我們的圈
27. 麋鹿們在盯著什麼
28. 練習的盟約
29. 不移
30. 不具名的榮耀
31. 以新鮮的眼光
32. 六○年代的孩子
33. 繁盲
34. 想要的地方
35. 恆久的開展
36. 四個小啟示
37. 關懷圈
38. 划行、拉起、行走、背負
39. 在場與缺席
第四部 幫助彼此保持醒覺
40. 日以繼夜
41. 每一次重新開始
42. 有限
43. 甜美的老師
44. 更宏大的存在之禱
45. 內在路權
46. 幫助彼此保持醒覺
47. 無語
48. 如果
49. 嘗試、接受、再次開始
50. 香崖
51. 善意代理人
52. 世即是寺
<作者簡介>
馬克˙尼波(Mark Nepo)
以暢銷百萬冊的《每一天的覺醒》,感動並啟發了全球無數讀者與求道者。身為詩人、哲學家與及生命導師,馬克.尼波被形容為「這個時代最佳的精神指引」、「完美的故事人」及「口才絕佳的靈性導師」。至今出版二十餘部著作,被翻譯超過二十種語言。
2015年獲身心靈媒體AgeNation頒發終生成就獎,2016年《華金斯:身心靈》(Watkins: Mind Body Spirit)雜誌更將他列為「世界百大最有靈性影響力的人」,入選歐普拉電視網「百大超級靈魂」。2017年擔任Spirituality&Heath雜誌專欄作家。該雜誌如此評論尼波的著作:「關於活出真實生命的代價,這是我們讀過最棒的書。」
尼波透過寫作與教學投身於靈魂蛻變的旅程,長年在世界各地舉辦讀書會、課程與靜修活動。
譯者:蔡世偉
台大外文系畢業,教書之餘翻譯寫作,譯有《原子習慣》《每一天的覺醒》《曼巴精神》與《麥可喬丹傳》等,著有《孩子們的南陽街與大人們的補習班》與《成為英語會話人的90條英文公式》等。
★內文試閱:
前言——所有靈魂相遇的地方
肉體出生之後,我們的靈魂在第二子宮發展,以孵化更好的天使。第二子宮是經驗式的存在,透過人生的勞苦困頓,讓靈魂得以誕生於世。本書探索的就是這段蛻變的過程,包含了其中的神秘性、困難性,以及必然性。
重要的事物總是廣大而恆久,因此我寫的每個章節都通往不同的事物, 靈魂可以在這些事物中汲取養分。也因為這些重要事物很需要時間來體悟, 我把這段旅程設計成每週讀物,邀請讀者在一年之中的每個禮拜進入一個新章節,將內在思索編織於日常生活,產生一種交互作用。
這個持續的蛻變過程彰顯了我們如何受到經驗的形塑,也就是我之前兩本著作所描寫的主題:透過《被給予的生命》(The Life We’re Given,暫譯)釋放在內心靜候的智慧,而這種溫柔而人性的過程引領我們走向《道路之下》(The Way Uner the Way: The Place of True Meeting,暫譯)。當我們投身於連結自身與世界的神聖使命,會發現這個世界就是一座寺廟。這就是本書的核心探問:在混亂的人生中,靈魂該如何棲居於世間,才能以足夠的柔軟與真實,在任何地方活出自我,並找到通往重要事物的道路。
終究,我們經歷過的所有愛、苦難與謙卑都將磨穿抗拒之牆,直到心靈發出光芒,有如一顆內在的太陽——當生命磨穿那些隨身的多餘覆蓋,你我本然的光芒就能向著世界傾洩而出。
一項恆常的挑戰是,我們必須接受一件事:生活自會將不重要的事物磨去,直到生命的奇蹟在宇宙中顯現。一旦能夠赤裸真實地活在開闊之地,我們要做的,就是任由靈魂的光芒穿透我們。我們會意識到,這份光芒並非自身所擁有,而是來自宇宙,透過每一個人照亮並溫暖人心。這就是人生旅途的目標:開放且誠實的活著,直抵光芒之源。然後,生命便會豐盛活躍,讓我們的經驗煥然一新。
如同彗星抵達地球時已經被磨滅到只剩一個核心,當我們抵達所有靈魂相遇之處,旅途的重力也會讓我們磨去所有外在的修飾。要活得完整而純粹,就必須鼓起勇氣卸下防備,讓事物進入生命之中。這麼一來,靈魂才有展現自身的機會。透過當下的沉浸與付出愛,我們的惻隱之心得以幫助彼此承受這段來到世上的旅程。
人類這個種族,在最好的狀況之下是堅韌的,而在最糟的狀況下是冥頑的。我們花費了幾個世紀的時間試圖將事物給區分開來,儘管生命的一切都想要聚合。我們努力把光明與黑暗分開,但它們只有在合而為一時,才能創造深度。我們近乎絕望地試圖將美好與苦難分開,但唯有美好才能軟化苦難。我們堅持把好的與壞的分開,然而,心靈正用惻隱之火燃燒著好與壞。
在恐懼之中,我們發狂般希望將生命與死亡拆開,但事實上,世界上的每個靈魂都是一根連接兩者的導管。生命中的每個部分都是所有生命的交點與符號,如同一棵小種子承載著日後長成的大樹,如同一簇火花點燃了生命之火,我們每個人身上,都透出萬物的微光。
我們確實需要把事物分開,但並非為了改變生命,而是為了穿越生命, 如同泳者撥開眼前的海水。每完成一次划水,生命的完整性就會迅速將我們包覆。所以,生命的目的並非控制或征服,而是讓自己沉浸其中。儘管有太多地方可以前往,有太多事物可以學習,卻沒有什麼比分享生命的真相更能帶給我們教誨。面對該面對的一切,我們將一次次發現,在看似不堪承受的事物底下,許多其他的生命意義正在等候。
當我們勇於探索世間萬物的真實自我,總有一天我們會迎向無盡的宇宙。無論你把這個浩瀚的對象稱作「上帝」、「阿特曼」、「法」、「阿拉」、「自然」,或「量子物理」,都能受其灌注,只要我們願意面對生命的真相,並且不礙於彼此的差異而愛上彼此,那麼,我們就能活出深層的意義。
這段從無知到經驗的旅程,就是靈魂從第二子宮誕生的方式。這本書的五十二個章節標示了這段經驗式開展過程中即將面臨的階段:在世間走一遭,挖掘出你我真正繼承的遺產,這將引領我們透過日益擴大的關懷圈,幫助彼此保持清醒覺。
沒有人能逃過這場蛻變之旅。即使我們不斷向外探索,最後也只能找到內在的真實,而這份真實與暴露,賦予我們對世界敞開的力量,直到我們以內在挖掘出來的晶礦去修補並形塑這個世界。
即使沒有人能代替他人承受、發現、敞開或覺醒,但我們無疑交織在一起,密不可分:我覺醒時,你可能正掙扎著敞開;你的發現幫助我更能承受痛苦,如同我的覺醒能夠幫助你敞開。我們在人性之中連結,如同土地抓住樹木,樹木撐起鳥巢,鳥巢接住小鳥,小鳥才能投下種子,讓它在適當時機長成一棵樹木。所有的意圖都在為彼此播下種子。
如果要透過生命及關係的網路來學習,就必須跟生命中的每一刻保持對話。因此在本書中,我邀請你傾聽並且省思。一週一章,跟著主題與故事, 用日誌寫下自己的生活。
我在每篇章末提供「帶著走的課題」,這些問題可以為你開啟一扇窗, 引導你探問,但切勿侷限於文字表面的意涵。此外,這個單元也涵蓋了自我省思的提點,以及如何跟摯友與所愛之人的對話。
苦難的目的,似乎是將我們的差異消磨殆盡,而愛的目的,則是讓我們清醒的看見你我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世界就是聖殿,每個生命、每個世代、每個年頭,我們都輪流把彼此推開,但是最終我們會在愛中被打磨成最純粹的模樣,回歸我們所屬的同一個部族。
在這個緊繃的現代世界,上述意義更顯重大,因為根本沒有所謂的「他們」——我們就是他們。我們就是彼此。在我們那自認看清一切的堅持之下,有一份更深的連結正在等候著。
所以,沒錯,我們可以交談,但在學會傾聽之前,我們成就不了任何事情。我們要傾聽彼此,也傾聽那些從中浮現、又將回歸其中的人性之流。在我們把經歷或未曾經歷過的故事傳給下一代之前,我們只有這次機會共同待在這個世界上。祈願我們可以傾聽那些因著愛與苦難而讓我們敞開的事物,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從這口井裡取飲,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