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首參訪社造點 文化部長李遠:宜蘭經常是發動文化概念最早的地方

文化部長李遠上任第二週首次的參訪行程,在宜蘭縣文化局長黃伴書、大二結文化基金會前董事長林奠鴻陪同下,選擇來到最早開始由下而上從事社區總體營造行動的宜蘭縣,造訪發起千人移廟行動的二結王公廟,以及社區共同記憶的二結穀倉。李遠表示,社區營造30年,徹底改變臺灣人對自己文化的重視,也促成社區開啟對當地文化及歷史的重建,「宜蘭經常是發動文化概念最早的地方」,也是塑造社區文化成功的案例。

當東北季風開始吹襲著蘭陽溪畔的時節,二結王公廟埕升起熊熊炭火,「驚王公生,毋驚過年」的二結人,年復一年聚集在廟埕上參與王公生過火的盛會,結束後眾人又順著二結圳、街巷、田間小徑,回到二結、三興、鎮安等村落,在地人眼中的大二結地區,多年來因著王公信仰開展一連串的社造之路。

林奠鴻提到,1997年,也是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初期,二結王公廟廟方因王公廟年久失修、空間有限,且與都市計畫道路重疊等因素下決定重建,但是在社區居民希望保存舊廟的共同心聲下,發起一場由下而上的千人移廟行動;後續更在積極推動修復後,將舊廟轉型為「二結庄生活文化館」,許多活動、課程、會議在此展開。這場行動不僅讓舊廟空間逐漸演變成社區生活中心,新廟也因此可繼續興建,王公信仰得以持續透過不同方式傳遞到村落裡,「千人移廟」也成為社區營造的最佳範例。

「二結穀倉是二結王公廟長出來的」,林奠鴻說,也因為民眾參與二結王公廟過程的感動,改變了大家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價值及態度,當時1位在五結農會上班的居民,在知道農會有拆除二結穀倉的規劃時,再次與大二結文化基金會(當時為促進會)發起了社區保存二結穀倉的行動,最終促使二結穀倉在1998年獲指定為縣定古蹟,2011年經修復、活化後成立「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成為最早期的地方文化館之一。

目前文化館除了「二結穀倉稻農文化」常設展,也展出記錄大二結20多年文化資產保存精神及經驗的「存續-大二結文化資產保存軌跡」特展,以及「飄洋過海家鄉味-東南亞米食」、「官將首小學堂:天界的警察」等特展。

李遠表示,就任文化部長後第一個離開臺北的行程選擇宜蘭,源起於自己對於宜蘭的感情,不管是從宜蘭擁有許多的創作者、藝術家,或是影響全臺灣的冬山河改造經驗,「宜蘭經常是發動文化概念最早的地方」。從看見千人移廟後的五結王公舊廟保存及新廟重新設計,以及二結穀倉成為地方文化館後,融入新住民文化介紹的特展等,都展現了「文化永遠是在一直變動,而且一直增加,並不是排斥的最好範例」。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