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媒體熱議「台灣人不愛吃淡水魚」:憂有害健康

有部分台灣人因擔憂河川污染而不吃野生淡水魚,偏好吃海魚。最近有印尼網友在網路上發布短影音指出「台灣人不吃淡水魚,且認為河中的吳郭魚不應食用」,與印尼人常吃淡水吳郭魚的習慣不同,引發討論。

印尼網友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短影音指出:「印尼人在河中看到尼羅吳郭魚,一定會立刻補來吃。但台灣人卻認為這種淡水魚對健康有害,不適合食用,因此台灣人一般都不吃淡水魚。」

該影片於8日上傳至Youtube,累積至今已有逾96.5萬人觀看,有上千名網友討論台灣的飲食習慣,還吸引當地媒體的報導。

「東爪哇時報」(Jatim times)13日以「台灣人真的不吃淡水魚嗎?社群上熱議」為標題報導,雖然台灣人不吃淡水魚的話題在社群網路上引發討論,但台灣政府及當局並未正式禁止或建議民眾不要食用淡水魚或非養殖的淡水魚,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人仍偏好海魚。

尼羅吳郭魚在印尼以其美味聞名,在街頭小販和餐廳很常見。Youtube帳號名稱為@INFOSATWA-idn的印尼網友指出,尼羅吳郭魚被視為能帶來收入的魚類,富有龐大商機,但在台灣的情況卻截然不同,因為「台灣人認為尼羅吳郭魚是種令人厭惡的魚類,且因存在可能感染肝吸蟲的風險而不被喜愛」。

台灣衛福部疾管署曾在2003年發布新聞稿呼籲民眾,台灣本土淡水魚類常感染肝吸蟲,因此民眾若生食淡水魚類,有可能會感染中華肝吸蟲。中華肝吸蟲主要流行於中國大陸、台灣及東南亞等國家,屬於人畜共通寄生蟲傳染病之一。

在台灣工作的印尼網友留言指出,台灣人不願捕捉和食用淡水魚是因為他們認為河流受到污染。也有網友解釋,「台灣河川中的尼羅吳郭魚因未被捕食,而大量繁殖,數量暴增。他們更喜歡吃養殖魚,並認為這種魚更安全且適合食用」。

法新社2023年1月曾報導,根據發表於國際期刊「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的研究,若吃了一條在美國河流或湖泊捕捉的淡水魚類,相當於喝了帶有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有毒飲用水長達一個月。

肉眼看不見的PFAS最早在1940年代被發明,特性是防水和耐高溫,現在被用於不沾鍋、織品、滅火泡沫和食物包裝等。研究指出,淡水魚體內發現的PFAS含量,比市售魚類高出278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