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首例腦脊髓膜炎 北部7旬男併肺炎、敗血症逝

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首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例,個案為北部70多歲男性,1月18日呼吸困難、頭暈、頻繁跌倒送急診,當時已有肺炎及敗血症,經治療仍於住院2週後病逝。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林詠青今天在例行疫報說明,個案自述沒有潛在病史,1月中旬出現呼吸困難、頭暈、頻繁跌倒,由救護車送至醫院急診,發現體溫、血氧、血壓都偏低,且抽血發現有貧血、肝腎功能異常,也有肺炎狀況。

林詠青指出,醫師當時診斷個案有敗血症及肺炎,收治負壓隔離病房,給予抗生素治療;後續自其血液培養出腦膜炎雙球菌,確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且於住院期間發現有其他心血管疾病,治療後肺部狀況也未改善,住院2週後於1月下旬病逝,主因為肺炎及流行性腦脊隨膜炎。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此例為今年首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個案,今年累計病例數與2016年至2024年同期病例數相當,2016年至2024年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1至12例,個案感染年齡以25至64歲為多(占30%),其次為19至24歲及65歲以上(各占23%)。

疾管署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致病原為腦膜炎雙球菌,其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者或帶菌者的喉嚨及鼻腔分泌物或飛沫,須透過親密或長時間接觸方可有效傳播;健康者可能呈現無症狀鼻咽部位帶菌,其中僅少數帶菌者會發展成侵襲性疾病,免疫低下者較容易致病。

林詠青說明,其症狀為發燒劇烈頭痛頸部僵直,少數還會併發敗血症、肺炎,嚴重可能造成休克、器官衰竭致死,病程快速,仰賴盡快給與合適抗生素治療。

疾管署提醒,腦膜炎雙球菌主要透過飛沫傳染,須靠勤洗手、戴口罩、咳嗽禮節等防範,老年人也應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空間;國際上,非洲中部等地區可能有流行狀況,建議前往前,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須接種疫苗,返國後也要注意相關症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