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土首例腦脊髓膜炎!7旬老翁未出國染疫2週病逝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國內出現首例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例,疾病管制署今(4)日表示,個案為北部70多歲男性,無國外旅遊史,於今年1月出現呼吸困難、頭暈、頻繁跌倒被送至急診,後來經檢驗確認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住院期間病況惡化不幸病逝。
男子頭暈、跌倒送急診 竟檢出腦脊髓膜炎
疾管署說明,北部70多歲男性,於今年1月18日出現呼吸困難、頭暈、頻繁跌倒由救護車送至醫院急診,經醫師診斷有急性腎損傷、敗血症及肺炎並收住負壓隔離病房,使用抗生素治療,醫院於1月22日通報並經檢驗確認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個案住院期間經診斷疑似尚有其他心血管疾病,且出現血痰,糞便潛血及血紅素偏低情形,於1月31日因病況惡化往生。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好發於冬天、春天,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圖/疾管署提供)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累計1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確定病例,與2016年至2024年同期病例數(介於0至2例)相當,2016年至2024年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1至12例,個案感染年齡以25至64歲為多(占30%),其次為19至24歲及65歲以上(各占23%)。
疾管署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致病原為腦膜炎雙球菌,其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者或帶菌者之喉嚨及鼻腔分泌物或飛沫,須透過親密或長時間接觸方可有效傳播,健康者可能呈現無症狀鼻咽部位帶菌,其中僅少數帶菌者會發展成侵襲性疾病,免疫低下者較容易致病,其潛伏期約2至10天。
▲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是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關鍵。(圖/疾管署提供)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主要症狀為發燒、劇烈頭痛、頸部僵直、噁心、嘔吐、出血性皮疹等,有時也會出現昏迷和譫妄等症狀,嚴重時可引起肺炎、敗血症及腦膜炎甚至休克死亡,需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疾管署提醒,1歲以下的嬰兒,臨床症狀較不典型而不易察覺,常只有發燒、嘔吐症狀,另可能會出現躁動不安、哭叫、不易餵食等症狀,或有囟門突出的情形,但不一定會有頸部僵直等典型腦膜炎症狀,家長需要特別留意。
麻疹醫院群聚監測期滿 無新增染疫個案
關於國內麻疹疫情,疾管署指出,中部醫院麻疹群聚事件自1月11日起無新增個案,總計確診20例,包含指標個案、同班機確診者1例,及18例醫院相關接觸者,全案已於1月31日監測期滿。
疾管署說明,我國2025年截至2月3日,累計7例麻疹病例,其中5例為國內感染病例且皆屬中部某醫院相關麻疹群聚個案,另2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均自越南移入;2024年累計32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其中20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12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越南3例、馬來西亞及柬埔寨各2例、泰國及印度各1例,另航空器感染3例。去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2023年,惟低於2019年。
疾管署也提到,國際疫情部分,與我國往來頻繁亞洲國家中,越南疫情持續,於春節期間(1月25日至2月2日)全國報告1500餘例疑似病例,該國於去年報告逾3.8萬例疑似病例,其中確診逾6,700例,相較2023年確診數已逾百倍,需住院治療的重症病例佔40%,死亡13例;中國去年報告1400餘例,日、韓去年累計報告約40餘例,皆較新冠疫情期間增加,惟尚未達新冠疫情前規模。
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各4天內均具傳染力,近年個案多曾於幼年接種疫苗,惟疫苗產生的免疫力可能隨時間衰退而發生突破性感染,疾管署再次呼籲,目前幼兒公費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MMR)疫苗充足,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按接種時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
# 首圖來源/疾管署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不只女人愛美!男人也愛面子 專家分享男性保養新觀念
▸大S染流感病逝!疫苗恐掀搶打潮 疾管署曝公費庫存量
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 記者:NOW健康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