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台灣諾貝爾得主 台大校長:人才需長期養成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今天表示,台灣至今還沒有培育出自己的諾貝爾獎得主。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認為,重點培育人才需長期養成,並協助他們進入各種重要學術組織。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今天在宜蘭大學舉行,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報告時提及,台灣經濟實力已經是世界20多名,但幾十年努力下來,台灣自己卻連一個諾貝爾獎得主都沒有,實在丟臉,大學端也應該思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教育部長鄭英耀在下午記者會中指出,教育部現已推動高教深耕計畫,鼓勵各校多元發展,未來也會再加碼,如果大學系所或學科能進入全世界百大或50名內,將另外加碼經費;教育部也期待大學訂定鼓勵創新的辦法,例如鼓勵教師帶職帶薪創業,或是跟法人或產業雙主聘等,希望透過各項創新作法,讓台灣早日培育出諾貝爾獎得主。
陳文章提到,觀察諾貝爾獎得主較多的國家,以美國為例,有很好的環境吸引學者去研究及創新,日本則針對某些課題長期支持;但台灣計畫的期程不夠長,也會隨時代變化而有不同調整。
陳文章指出,台灣的教授很多都是個體戶,應該要協助他們進入各種重要學術組織,並與諾貝爾獎得主有更多互動,當獲得國際學術大獎的國際科學院士的台灣學者變多,台灣產生諾貝爾獎得主的可能性也會變高。
想培育出諾貝爾獎得主,陳文章建議,從攬才開始就要系統性培育,因應不同階段給予適當且長期支持,研究團隊也要有一定規模;教育部推動的計畫,指標不應太過量化,重點培養的領域和人才要有不一樣的作法,重點培育人才需要長期養成且研究團隊需有較大規模。
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今天在宜蘭大學舉行,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報告時提及,台灣經濟實力已經是世界20多名,但幾十年努力下來,台灣自己卻連一個諾貝爾獎得主都沒有,實在丟臉,大學端也應該思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教育部長鄭英耀在下午記者會中指出,教育部現已推動高教深耕計畫,鼓勵各校多元發展,未來也會再加碼,如果大學系所或學科能進入全世界百大或50名內,將另外加碼經費;教育部也期待大學訂定鼓勵創新的辦法,例如鼓勵教師帶職帶薪創業,或是跟法人或產業雙主聘等,希望透過各項創新作法,讓台灣早日培育出諾貝爾獎得主。
陳文章提到,觀察諾貝爾獎得主較多的國家,以美國為例,有很好的環境吸引學者去研究及創新,日本則針對某些課題長期支持;但台灣計畫的期程不夠長,也會隨時代變化而有不同調整。
陳文章指出,台灣的教授很多都是個體戶,應該要協助他們進入各種重要學術組織,並與諾貝爾獎得主有更多互動,當獲得國際學術大獎的國際科學院士的台灣學者變多,台灣產生諾貝爾獎得主的可能性也會變高。
想培育出諾貝爾獎得主,陳文章建議,從攬才開始就要系統性培育,因應不同階段給予適當且長期支持,研究團隊也要有一定規模;教育部推動的計畫,指標不應太過量化,重點培養的領域和人才要有不一樣的作法,重點培育人才需要長期養成且研究團隊需有較大規模。
- 記者: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宜蘭20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