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男孩考上建中專攻資工 研發醫療AI獲獎

今年35歲的鄭中遠畢業於建中,很難想像國小時期的他聯絡簿每天紅字哭哭臉,直到國中確診過動症,積極治療與特教資源支持,一路讀到博士班,如今投入研發醫療AI獲獎。

鄭中遠今天在記者會笑著回憶童年,上課坐不住、天天被老師罰跑操場是日常,甚至被指責帶壞同學,直到國中時期,他進入叛逆期,爸媽壓不住,才就醫被診斷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當初沒有長效藥,每天必須吃3次藥,幸好同學都非常友善,甚至會幫忙提醒中午記得吃藥。

「我對於吃藥沒感覺,但別人明顯發現,我可以控制自己了」,鄭中遠說,除了醫療資源支持,學校提供特教資源更是神隊友,對ADHD患者而言,連模擬考上2B鉛筆畫卡的窸窸窣窣聲都是巨大影響,校方協助申請單獨考場,再加上他的努力,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成功考上建國中學。

鄭中遠透過課業輔導模式,克服大班授課的干擾,專攻資工的他,一路讀到博士班,在求學期間,病人口中的「高阿姨」、台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向他提議跨領域研究兒童精神疾病,鄭中遠一口答應,與高淑芬合作,成功研發出新一代自閉症人工智慧篩檢與輔助診斷工具,榮獲國家新創獎。

台大醫院今天舉行記者會,響應2025年世界嬰兒、兒童與青少年精神健康日,高淑芬說,台灣兒童精神疾病盛行率不少,甚至被低估,根據2015年到2017年受衛福部委託,進行台灣兒童精神疾病全國流行病學研究,一般精神疾病盛行率25%,與健保就醫2.8%差距相當大。

高淑芬表示,這份研究調查19縣市、選取69所學校,取得具全國代表性的樣本,年齡層為8歲至15歲,共近1萬名學童本身及父母老師接受問卷和訪談,其中有4816名學童接受兒童精神科診斷會談,整體精神疾病的加權終生盛行率與6個月盛行率分別為31.6%與25%。

這份調查發現兒少精神疾病終生盛行率與6個月盛行率,依序為焦慮症15.2%、12%;睡眠障礙12%、6.2%;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為10.1%、8.7%;妥瑞氏症2.6%、2.1%;憂鬱症2.8%、1.1%;自閉症1%、0.21%,有輕生意念為8.2%、3.1%。

高淑芬說,將調查與健保資料、疾病負擔比對明顯發現,多數兒少精神疾病仍被低估。兒童期與青少年期的父母精神狀況、性早熟、霸凌、性與性別少數身分、3C產品過度使用、課業壓力等,都是兒少精神疾病危險因子,盼台灣積極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化與疾病去污名化。

高淑芬認為,除了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照顧,台灣更應該發展適合國情的特定疾病治療模式,才不會讓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疾病問題拖延到成人階段;另外,建議台灣比照日本與韓國,成立兒童精神疾病專門研究機構,定期監測盛行率,以利對高危險群及早診斷與治療。

台灣最新長期研究發現,運動體適能可減少青少年及年輕成人的精神疾病罹患率,高淑芬提到,在10歲至16歲族群做比較,心肺與肌耐力表現較佳者,精神疾病發生風險較低,焦慮、憂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尤其明顯,除了學校體育課以外,台灣的兒少應該有更高運動頻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