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童跌倒感染「食人菌」險截肢 醫示警:其實很常見

6歲童跌倒感染「食人菌」險截肢 醫示警:其實很常見
「A型溶血性鏈球菌」也可能藉由傷口侵犯皮膚和筋膜。(示意圖/Unsplash)

[周刊王CTWANT] 日本爆發「食人菌」疫情,今年短短5個月已有近千人因感染A型鏈球菌而罹患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是去年同期的2.8倍。疾管署則表示,台灣目前未見異常狀況,和近4年趨勢相當;針對該「食人菌」,醫師指出每10個化膿性扁桃腺炎患者,約有1人感染,而相關症狀也曝光,假如侵犯心臟瓣膜,可能導致心衰竭,還有壞死性筋膜炎。

據了解,A型鏈球菌容易在秋冬到早春引起咽喉炎及扁桃腺炎,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有可能會被感染,依侵犯部位不同,症狀也不一樣,最常見就是喉嚨,造成化膿性扁桃腺炎,患者喉嚨扁桃腺像被塗上一層奶油,會非常疼痛,與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不同,不會咳嗽、流鼻涕和結膜炎。

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蔡璟忠指出,「A型溶血性鏈球菌」其實很常見,每10個化膿性扁桃腺炎患者,大約就有1人是「A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患者感染後可能出現發燒、頸部淋巴結腫、化膿性扁桃腺炎、猩紅熱等症狀。


6歲童跌倒感染「食人菌」險截肢 醫示警:其實很常見
A型溶血性鏈球菌又稱為「食人菌」。(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蔡璟忠提醒,治療「A型溶血性鏈球菌」,一定要完成10天抗生素療程,一旦侵犯心臟二尖瓣,血液會逆流,可能造成心衰竭,需置換心瓣膜,也可能侵犯腎臟,造成腎絲球腎炎。

另外,「A型溶血性鏈球菌」也可能藉由傷口侵犯皮膚和筋膜,造成丹毒、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等病況。過去曾有一名6歲男童,在幼稚園跌倒,又小腿破皮,2天後變腫脹、疼痛,還發高燒,診斷為「A族溶血性鏈球菌」,細菌一路吃到皮膚下方的筋膜,經過開刀劃開小腿肚、減壓,並清創壞死的筋膜,才免於被截肢的下場。

疾管署表示,A型鏈球細菌稱為化膿性鏈球菌,是種beta溶血性革蘭氏陽性細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通常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除感染喉嚨外,A型鏈球菌還會感染皮膚造成膿疱瘡,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若是更深入到筋膜,會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或噬肉菌感染;另會引起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導致多個臟器衰竭,進而引發休克死亡。

綜合日媒報導,截至6月2日,日本已經有977人感染俗稱「食人菌」的A型鏈球菌而罹患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創下1999年統計以來最高紀錄。台灣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9日則表示,依據疾管署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LARS)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第1周至第22周,每周A型鏈球菌檢出件數介於22至36件,和近4年趨勢相當,雖然A型鏈球菌感染不屬法定傳染病,不過疾管署仍會持續對侵襲性鏈球菌感染個案的菌株,進行基因定序。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