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力未增、裝備升級、查核擴大 黃彥毓質疑制度能否真正落實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高雄報導】高雄市議員黃彥毓今(11)日在市議會警消衛環部門質詢時指出,面對警察局預算年年增加、消防裝備快速升級、碳盤查制度持續擴大,市府不能只停留在編列預算與設備展示,更應檢討制度設計是否真正回應第一線需求。他聚焦警力與輔警制度、消防科技與特搜戰力、碳盤查治理與查核公信等三大面向,呼籲市府強化整合、落實制度,讓治理不只看得見,也做得起來。
針對警察人力議題,黃彥毓指出,高雄市113年警察局歲出預算已增至117億元,但正式編制警力仍為7098人,與去年相同。他表示,自1999話務中心開通以來,警察局勤務量持續增加,但人力未見成長,許多偏遠地區如六龜、美濃見警率低,警力壓力未獲舒緩。他進一步建議,市府應檢討輔警制度是否仍具維持價值。目前全市僅剩160餘名輔警,待遇偏低、制度定位模糊,卻仍需支援派出所勤務與巡邏等替代性任務。
警察局長回應,輔警制度於94年由陳其邁擔任代理市長時設立,過去確實補足警力缺口。現行輔警多為高齡者,以夜間勤務為主,白天調度有難度;人事總員額受中央限制,擴編空間有限。局長並表示,目前白天補助為250元、夜間200元,已研議調整為白天190元、夜間240元以提升誘因。
在消防科技佈建方面,黃彥毓肯定高雄消防局率先導入模組化消防機器人,具備熱顯像、有毒氣體偵測、大流量水柱與遠端操控能力,部署於高風險工業區,展現智慧防災成效。目前高雄市已配備13台消防機器人,消防局亦表示預計再新增13台,總數將達26台,並已編列預算2880萬元。黃彥毓建議,市府應進一步制度化運用這些裝備,包括建立出勤標準、勤務類型與訓練流程,並結合中央資源導入AI熱源判讀與智慧調度系統,強化工業區防災最低標準。
消防局長表示,目前已建立現場指揮官調度出勤的流程,隨案件類型機動派遣,未來將強化訓練頻率與橫向整合效能,並持續提升智慧裝備規模。
針對特種搜救大隊發展,黃彥毓指出,高雄特搜大隊為全台首支通過NAP重型認證的地方特搜隊,目前編制130人,設於仁武與小港兩地,具備INSARAG國際輪值資格與48小時應變能量。他建議市府進一步盤點訓練設施與人力配置,研議是否擴編第三分隊、設立模擬訓練場域,同時建立語言輪值、模組訓練與派遣制度,強化高雄參與國際災防任務的實力與能見度。消防局回應,將納入內部評估與後續整備方向。
在環保議題方面,黃彥毓表示,目前高雄市已列管108家第一、二批碳盤查對象,明年將新增第三批列管,涵蓋學校、醫療、農業設施、交通與服務業等非工業單位,許多機構將首次面臨碳排申報責任。他提醒市府,除了協助被列管業者,還需建立跨局處協調與輔導平台,協助其他主管機關了解申報責任與技術指引;同時也應強化查核制度可信度,落實「查驗與查核分離原則」,明確利害關係揭露與利益迴避簽署,避免形成制度信任危機。
環保局長回應,現行制度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第15條執行,查驗機構不得與查核對象有利害關係。針對議員提出的辨識風險與利益迴避建議,環保局表示將持續強化制度設計,提升碳盤查作業的透明度與可信度。
- 記者:今傳媒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