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補養生的好朋友!傳統美食「羊肉爐」的轉型困難如何解?
2025年的冬天和過年,感覺起來有明顯的幾天特別冷,而在傳統市場和夜市,羊肉爐是非常受歡迎的傳統美食之一,不過也因為有些人對於羊的特殊味道,所以喜歡的很愛,也有一群就是不太偏好的消費者。
台灣傳統美食「羊肉爐」:不僅溫補養生,更是圍爐湯底好選擇
羊肉爐的湯底主要以藥膳為基礎,搭配多種中藥材及當地食材,構成羊肉爐的調味基底,羊肉的選材與處理方式,可以以減少腥味並提升口感。也因為湯頭濃郁和我們愛喝湯的習慣,市場規模持續成長。除了傳統紅燒羊肉爐,還衍生出如藥膳、清燉及各種創意風味,滿足不同族群口味需求。
羊肉爐結合了養生觀念的台灣在地飲食,受中醫理論影響,羊肉爐中的藥膳湯底,如當歸、枸杞、川芎等,被認為能調理身體,有助於驅寒、滋補和增強體力的選擇,羊肉本身也有一定的溫補的特色。特殊的醬料搭配如辣豆瓣醬或豆腐乳醬,也都很有台灣的獨特風味。
市場上既有傳統餐廳,也有攤販、夜市檔口及外帶湯包品牌。季節性需求旺盛,羊肉爐的銷售高峰期通常集中在秋冬季節,尤其是11月至次年2月。而這幾年連過年的時候,都有不少消費者在年夜飯圍爐時,選擇羊肉爐當作鍋底。
進口羊肉占國內消費量83%,尤以藥膳型羊肉爐需求提高
羊肉爐作為傳統飲食之一,具有深厚的地方文化內涵,羊肉的獨特風味及稀有性使其與其他餐飲類型形成差異化競爭。台灣主要羊肉來源主要是雲林、台南、屏東、彰化、高雄、嘉義、台東、台中及苗栗等9縣市。
根據農業部的統計,目前台灣羊隻肉乳產業的年產值約為13億元新台幣,其中乳羊產值約4億元,肉羊產值約9億元。 然而,國產羊肉的自給率僅約6.5%,顯示國內羊肉供應主要依賴進口。進口方面,台灣每年進口約21,000公噸的冷凍羊肉,進口值約為12億元新台幣,這些進口羊肉佔國內羊肉消費量的約83%。
隨著消費者對在地食材和養身的需求升高,藥膳型羊肉爐越來越受歡迎,外帶、外送服務及即食包裝湯底的需求上升,尤其是忙碌的都市族群和年輕消費者。節慶與聚餐時作為年終尾牙、家庭聚會的首選料理,帶有團圓寓意。
羊肉爐的消費市場具有鮮明的區隔性,涵蓋了不同年齡層和需求群體。中老年人關注養生與健康,偏好藥膳風味,經常選擇羊肉爐作為冬季滋補佳品。
家庭客群則是當作火鍋的鍋底,適合一家大小共享,具有圍爐聚餐的氛圍感。
市場正面臨的轉型議題:單一化服務模式、個人鍋、品牌認證
不過,羊肉爐整天市場還是面臨轉型的議題,相比於麻辣鍋或日式鍋,羊肉爐的餐廳形式與服務模式相對單一。目前市場上羊肉爐較少全台知名的連鎖品牌,規模化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對年輕族群來說,羊肉爐相對被視為傳統飲食,偏好度和興趣較低,可能更愛麻辣鍋或酸菜魚。
開發輕量化或個人化的羊肉爐產品,如湯包、冷凍鍋物,適合全年銷售與外送,將羊肉爐湯底與其他火鍋食材結合如海鮮、蔬菜,提升消費者更多的使用時機。並且經由不同的湯底調整,增加羊肉爐的多重吸引力,提升新客群的購買機會。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品質和品牌認知的重視,羊肉爐市場有望出現更多連鎖品牌。從食農教育及城市餐飲文化發展的角度來說,可以結合羊肉爐背後的台灣飲食文化與養生理念,打造「羊肉爐文化節」或特色主題活動,提高市場附加值。
通過參加國際食品博覽會、與具規模的餐飲品牌合作,逐步打響台灣羊肉爐的國際知名度,尤其是針對穆斯林的市場,經過「清真認證」也就是「Halal認證」,能夠有更好的國家發展機會,也讓這道台灣美食能帶來更多的商機。
【本文獲王福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天冷的好朋友,羊肉爐的傳統好味道》】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冬季進補5大湯品適合誰來補?你補到熱量還是鈉?
▶怎麼吃都不膩!從未離開主流餐飲的火鍋
▶羊到底為什麼有羊騷味?怕的話挑這種標章的羊肉準沒錯!
- 記者:食力FoodNEXT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