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照護新模式】台灣僅2成醫院「照顧共聘」 執行遇瓶頸

【住院照護新模式】台灣僅2成醫院「照顧共聘」 執行遇瓶頸

為避免「一人住院全家倒」,衛生福利部照護司從2018年開始推動「住院友善照顧共聘」制度,一開始有34家醫院響應,到2022年則增至93家,約占全台483家醫院的19%。不過早有相關人士表示執行上遇到許多困難。



「照顧共聘」制要成功的一大關鍵,是集中管理「病情類似」的患者,不過有知情者表示,當初衛福部宣布這項措施時,響應的都是部立醫院,等於是不得不配合。但實施下來有外科病患移到內科病房,並不妥適;也有參與共聘制的病患病症不同,很難移到同一病房照護;另外就是給病患家屬的權力過高,有的家屬參加了共聘制,過一陣子又說不需要了,可以自己顧,增加醫院調配人力的困難。「重點是醫院是不是認真執行,是否將這個制度當成醫院整體發展的策略來推動,或只是做做樣子?」知情者表示。



此外也有民間團體建議拿健保來補貼看護費,不過這方面異議也不少。反對者表示,全民健保是要提供「醫療服務」,而住院照護屬於「生活照護」,不該以健保費用去支出。



此外共聘制是否該強制執行?患者、家屬跟醫院也有不同看法。對患者及家屬而言,共聘制也需要部分自費,必須衡量自己的經濟狀況;且如果一參加共聘制,只能在規定時間探病,受限很多。



但醫院方通常認為,一旦加入共聘制,為了管理方便起見,病患必須由醫院全權負責照顧,病患不能中途自行決定想加入或退出;病患若有什麼需求,由專業照護人員來評估提供,像國外一樣,完全斷絕家屬的陪病文化。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