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冠一號團隊攜手訊聯外泌體及AI智慧研發「清泌一號」
報新聞/記者蔡昀臻/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熱銷60餘國的「清冠一號」,助全球人類重拾健康,中草藥對抗COVID-19的藥效與機轉,在AI模擬分析下得以完全解鎖,讓中藥的科學性跟信賴感揚名國際,也讓台灣中草藥2022年產值衝上百億台幣!今年,清冠一號團隊再出擊,攜手訊聯外泌體及AI智慧研發技術,推出全新功能性中草藥外泌體「清泌一號」,開發具備保濕、抑菌、抗發炎三大功效外泌體新複方,展現中醫藥、外泌體先端製程與AI結合的創新能量,被視為帶動中醫藥與農業再生醫學化的全球新契機!
回顧2020年,清冠一號(NRICM101)僅用短短5個月就成功研發問世,訊聯AI智慧研發團隊24小時內完成中草藥成份、逾3萬多個人體與COVID-19蛋白質標的大量比對分析,協助解釋並優化其療效,相關成果發表於《Biomedicine》等國際期刊,以科學展現台灣中醫藥的研發實力。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蔡耿彰教授表示,「中藥外泌體研發」是蘇奕彰所長繼「中藥新藥研發」的另一項台灣中醫藥發展的重大策略,「清冠一號」讓全球重新認識中醫藥的價值,「清泌一號」則進一步展現中草藥的創新與跨域能量。外泌體技術近年於再生醫學、免疫調節、醫美與皮膚修復領域備受矚目,「清泌一號」結合AI模擬與科學分析,融合中西醫優勢,有望成為繼「清冠一號」後,推動台灣中醫藥外銷的最新代表作。

台灣中醫病理學醫學會副秘書長張慈文醫師表示,外泌體就是中醫『鮮品』的現代詮釋,效果更直接且穩定。中西醫雙修的張慈文醫師指出,中醫普遍認為「鮮品」蘊含藥材最自然的精華與活性成分,價值極高;但過去受限於產地與運輸而難以普及。現代科技讓中草藥外泌體重現中醫藥材鮮用或帶汁使用的鮮品智慧。
「清泌一號」是台灣首度運用在地中草藥外泌體的創新嘗試,也為台灣農業產銷失衡找到一個突破口。張慈文醫師指出:「農民種東西,都是師傅;但賣的時候就變成師仔(徒弟)」,因此包括她和清冠一號團隊在內的多位中醫專家,積極投入中藥材從源頭的種植與馴化研究,實踐「以醫領藥、以藥帶農」的新使命,與農民共同打造「在地可耕、全球可銷」的中草藥供應鏈。此次選用的曇花與金錢薄荷皆以安全、無毒農法栽種,證明中藥材可在台灣成功馴化並實現高附加價值的轉化,進一步透過國際接軌,將「清泌一號」推向全球,打造台灣功能性中草藥特色品牌,未來一提到「功能性中草藥」就想到台灣。

訊聯細胞智藥(7808)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表示,「清泌一號」是清冠一號團隊與訊聯外泌體及AI智慧研發驅動的「第一帖」功能性中草藥外泌體,首波應用聚焦於皮膚、毛髮與私密處保養,並可延伸至多種應用。蔡政憲說,為追求「最終、最佳功效」,以「清泌一號」配方的黃金比例,針對私密處高效保養再結合哺乳類外泌體,設計出ExoSecret;針對毛髮強健,新品ExoRoots更加上以AI功能預測分析選出的IGF-1活性專利因子,目前已申請專利。由於IGF-1在促進毛髮生長與膠原蛋白生成的協同功效上表現優異,ExoRoots宛如升級版的中西醫合璧複方外泌體。

此外,訊聯建立跨物種外泌體巨量資料庫,訓練「外泌體功能預測AI模型」,涵蓋數百種miRNA、基因定序、蛋白質、胜肽等資料,能為客戶創造跨物種外泌體的多元運用商機。從推動Exosome Foundry(外泌體全球研發代工)至今,已促進寵物、醫療保健、光電雷射、妝品製造等18業態導入再生醫學技術,這次更擴大到中醫藥與農業再生醫學化,為產業創造更高附加價值。
根據Persistent Market Research報告,全球中草藥市場規模預計到2033年將達約5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5.1%。台灣中草藥生產過去仰賴進口,製劑出口單價卻可高出原料進口價甚至15倍(統計至2016年),展現產業高度潛力。如今,中草藥原料結合外泌體先端製程、AI輔助的創新模式,開發成外泌體再生醫學產品與應用,產值甚至可翻百倍、千倍,未來前景可觀。「清泌一號」有望成為繼「清冠一號」之後,又一具有策略意義的產業新星,推動台灣中醫藥邁向全球市場。
- 記者:蔡 昀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