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童成功抗胖 成兒童健康模範生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在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肥胖比例逐年攀升,受到高熱量飲食習慣、久坐生活型態影響,家長往往對「健康體位」認知有限,導致過重兒童比例居高不下。位於宜蘭的李姓男童,年僅8歲卻早已面臨肥胖與慢性疾病的雙重挑戰。起初因BMI高達24.8被診斷為肥胖,之後又罹患腎病症候群,需長期服用類固醇,進一步增加控制體重的困難。此一案例凸顯出,家庭參與在兒童健康轉型中的關鍵角色與醫療體系的協作缺口。

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團隊在介入初期,發現李小弟不僅缺乏運動習慣、飲食不均衡,自信心也明顯不足。透過營養師規劃與回診追蹤,加上家人全程參與的行動介入,從陪伴運動到日常飲食教育,讓這位曾對運動興趣缺缺的孩子,逐漸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甚至報名棒球社團。當他在去年確診腎病症候群,必須長期服用可能導致體重上升的類固醇時,已培養出的良好生活型態成為抵抗副作用的最佳防線。

李小弟的例子顯示,單靠醫療或教育端的單點介入成效有限,唯有家庭成員共同參與,並將健康行為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長期維持正向改變。張雲傑醫師指出,兒童減重藥物選擇有限,預防遠比治療更為關鍵。本案提供政策與醫療系統的反思契機:是否應制度化「家庭健康教育」導入兒童慢性病照護計畫?如何建立跨專業合作模式,減輕家庭在面對重大生活型態調整時的壓力?這些問題,值得更廣泛社會關注。

新聞來源:羅東博愛醫院
- 記者:許 家源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