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飄過記憶/曹會斌

曹會斌

小時候,家住農村,每年到粽子飄香的五月,街頭巷尾,空氣彌漫粽香,惹人垂涎三尺。我拿一個粽子,揭開繩索,吃在嘴裏,香在心裏,童年往事湧上心頭,勾起我滿腹鄉情。

端午節,學校放假,父親從礦山回來,一家人團聚,在歡聲笑語中,吃粽子,敘往事,想未來。端午節前後,最累的就是母親。為了家人吃上香甜的粽子,她要忙碌好幾天。

臨近端午節,母親就要趕集,把粽葉、棉線買回來,隨後,把花生剝殼,採摘紅豆,燒稻草灰,砍五花肉,浸泡糯米……到端午節前一天中午,母親開始忙碌起來。

母親雖忙,但很開心。母親精明強幹,擅包粽子。包粽這活,看似簡單,實則是技術活,選粽葉、燒稻草、包粽子、做餡料、泡糯米都需要技術,恰到好處。

母親包粽時,我在身邊觀摩。母親把浸泡的糯米洗乾淨,瀝幹後,摻入花生紅豆,端來粽葉、加工炒熟的五花肉,拿兩片粽葉,疊在一起,卷成圓錐形,放入適量糯米和紅豆,然後夾一塊五花肉,放入其中,在放入適量糯米,用力壓實,一折一裹,用棉線一圈一圈捆紮結實,打結,一個三角粽便包好了。

不一會,母親包好一串粽子。我嚷著學包粽子,母親在旁邊教我。可是我心急,笨手笨腳,一下就把粽葉弄破了。母親不厭其煩地指導我,叫我別心急。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沒有看相,但母親很高興。

包完粽子,已到晚餐時間。母親將鐵鍋放在灶上,把粽子放入鍋裏,用旺火煮,粽香飄滿屋子時,改用小火,慢慢煮到晚上11點鐘左右,把粽子煮熟煮透。

等吃粽子,難熬。我依舊精神抖擻。“吃粽子嘍。”母親解開鍋蓋,拿出一串粽子,放在臉盆裏。我伸手去拿,被母親制止:“心急吃不了熱粽子。”母親拿一個粽子放進涼水裏。約莫過了十分鐘,母親剪開棉線,剝開粽葉,色澤金黃,清香撲鼻,讓我垂涎三尺。

母親舀兩小勺白糖和粽子放入碗裏,拿一雙筷子,遞給我。我端坐在凳子上,把筷子插進粽裏,粘上白糖,一咬下去,香甜軟糯。吃完後,口齒留香,難以忘懷!

次日端午節的早晨,一家人圍桌而坐,各自選擇粽子吃,幸福極了。母親跟我講有關端午節的來歷、粽子的起源,講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教誨我認真讀書,好好學習。我喜歡聞到家鄉粽子的味道,喜歡這個令人懷念的節日。

我長大後,在千裏之外的異鄉任教,端午節假期短,無法回家團聚,不能吃到母親包的粽子,甚是遺憾。當我回到家鄉任教,母親卻老了,不再包粽子。現在,想想吃粽子,就去市場上或超市買,但是吃不出兒時粽子的味道,吃不出母親的愛。

唯有兒時母親包的粽子,那熟悉的粽香,讓我念念不忘,不時從記憶深處湧出,最能勾起我帶著粽香的美好回憶,想起父母的辛勞和無盡的愛……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