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親像花!2025年成龍溼地社區藝術行動啟動

藝術讓土地盛開 旅程因此有溫度!
【記者 謝雅情/南投 報導】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雲林縣政府、雲林縣口湖鄉公所及雲林縣口湖鄉成龍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合作辦理的「土地親像花—2025年成龍溼地社區藝術行動啟動記者會」在本(4)月25日上午於口湖鄉成龍溼地熱鬧登場。本次活動由社區自主啟動,以「土地親像花」為主題,邀請4組國內外藝術家及志工駐村,和社區協力完成4件裝置藝術作品,呈現成龍村的歷史,以及溼地環境如何形塑社區的發展與機會,讓遊客們更能感受到社區居民與藝術家共創的力量,為土地賦予新的生命。
本次藝術季活動將於4月26日、27日浪漫登場,村民市集由社區十多年來的夥伴和志工精心策劃,為大家帶來音樂饗宴、繪本記錄分享,並且享受美麗的溼地夕陽等精彩節目,期望透過這些長期耕耘的行動成果,讓更多人見識到成龍社區的獨特魅力,並共同為雲林濱海地區注入創新能量。

▲活動同時串連了在地青年創業據點「旅人市集培育站」,共同參與策劃,誠摯地邀請大家相約一起來成龍溼地。
進入藝術的航道,帶領你我探索成龍的創作旅程
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表示,成龍溼地自民國99年起透過「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及相關輔導計畫的長期推動與資源挹注,深耕十餘年來,成功打響了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的名號,期間雖歷經疫情停辦,但社區依然以環境藝術為核心發揮溼地的潛力,讓地方重拾元氣,經由駐地藝術家與當地居民的合作,在就地取材、在地參與、共同創作,經由歷年來產出的種種藝術成果,引領社區居民與社會大眾持續關注溼地與人的環境議題,成為國內自然生態結合環境藝術季的標竿村落。
本次藝術季成龍社區除了規劃村民市集活動外,亦有音樂演出、繪本故事與社區紀錄片分享等精彩節目,期望透過藝術季的行動,讓濕地生態與各國藝術相互融合,帶動社會大眾關注濕地與生態的環境議題,並結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指標,讓成龍濕地從逆境中翻轉,創造地方產業經濟提升,成為「生態保育、藝文扎根」的國際永續藝術村。

▲邀請4組國內外藝術家及志工駐村,和社區協力完成4件裝置藝術作品,成為「生態保育、藝文扎根」的國際永續藝術村。
海風告訴我們,享受土地的芬芳與藝術的力量
口湖鄉成龍社區發展協會田日蒸理事長表示,本次藝術行動以「土地親像花」為主題,靈感取自成龍村耆老田桑卿老師創作的〈古今牛尿港庄什念歌〉中一句歌詞:「土地本來親像花,現在全部變溼地。收成希望天頂飛,越頭看一望無際,海鳥水鴨水邊棲。」這不僅是對長者的致敬,也象徵著成龍社區在面對極端氣候與人口老化等挑戰下,持續探索與土地共存的可能性。
活動正式登場日期為4/26、27,本次藝術季邀請了4組國內外藝術家分別是來自台灣的王彥臻、馬來西亞的張國耀、土耳其的 Sehriban Köksal Kurt、德國的 Katharina Eckert(童德鴻)、台灣的童郁豪及志工駐村,除了藝術家及志工外,更與社區居民合作,協力完成4件裝置藝術作品—「落地生花」、「花仍在」、「地彩之環」、「運」的創作,這4件作品皆以對土地的敬意、生命韌性、社區記憶等為設計核心理念。
活動同時串連了在地青年創業據點「旅人市集培育站」,共同參與策劃,本次活動的主視覺設計更是由本地青年設計師擔綱,傳遞出在重重考驗中仍懷抱韌性與希望的理念,期盼這片土地能如心中最美的花朵般再次綻放。誠摯地邀請大家相約一起來成龍溼地,逛村民市集、聽藝術導覽、欣賞繪本和紀錄片、享受音樂演出,一起感受土地的故事與藝術的魅力!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與農村社區共同攜手以更具體的行動與不斷的創新和努力,期許能在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中繼續凝聚居民共同的力量,創造出宜居、宜業、宜遊且具有文化底蘊的永續美好家園。想了解更多農村旅遊行程,請上「農村小童」FB粉絲專頁查詢相關資訊。(照片記者謝雅情翻攝)
- 記者: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