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阻延役 代價卻是換來西海岸光電滅農 /許耀升

許耀升(馳品設計執行長 )
台灣《核管法》已經三讀通過核電廠可多延役20年,立法院於13日院會處理延長核電廠服役年限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中,經表決藍白以人數優勢通過法案並完成三讀。
但執政黨政府仍以核安、核廢為由拖延,指安檢可能提高延役成本,行政院長卓榮泰更表示即使修法通過,5月17日是法定的除役時間,核三廠2號機還是得先除役後再重啟,而根據評估,安全檢查程序需要花三年半的時間!但這三年半,剛好又是即將面臨下一任的總統大選,是出於政治綁架核電延役的安全性檢查?還是出於真實科學依據的安全性檢查?不得而知。
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駁斥道,以目前核三廠2號機來說,去年11月起才歲修41天,12月已完成安檢測試並開始併聯供電,現在的2號機狀況很好,無須像卓院長說的還要停機安檢。因為每一次歲修都會做必要的檢查與測試,因此核三2號機將是核管法修正及核三重啟公投成功下,可以先延役繼續運轉的機組。
葉宗洸教授亦指出,去年底才完成大修的核三廠2號機,其實核管會完全可以比照美國魔鬼谷核電廠的到期模式,電廠只要提出申請,就能先同意電廠繼續運轉,之後再同步進行安檢審查。其次核三廠的1號機去年年中才停機,就算要重啟也僅估計約1年而已,核二廠則是需要安檢與更換設備,但最長也只需要2年。而核三廠2號機的燃料耗盡後,將會進入待命狀態,如果決定要延役,先需要16至18個月時間來重新採購新燃料, 他建議可以同步去進行安檢及和燃料廠洽談,以縮短重啟時程。但這些過程,台電至今為止一步都沒做過!
另外針對於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質疑環境部報告中空汙來源比例問題。環境部長彭啓明回應,火力發電至全台電力業造成的平均汙染只占PM2.5貢獻的2.3%,認為對其台灣空品影響微乎其微,更不用擔心廢除了占比3%的核能空氣品質會變得很糟,「我是學大氣化學的,我可以很有自信的說我是對的」。
這句話,請彭部長直接對著醫院裏得到肺癌的病患及住在火力發電廠附近的居民和台中人說!當你看著他們望向你的眼神,你還能說的這麼如此風清雲淡,除了不是人,就是根本沒良心。
肺癌除了奪命也燒錢。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肺癌不只連44年穩居癌症死因前二名,更是十大癌症中最花錢的「國病」,從健保支出到自費藥物,樣樣驚人。肺癌不僅對台灣財政與資源配置造成沉重壓力,對肺癌的患者而言,後面的人生及家庭也都毀了,多少人為了長期治療肺癌惡病而搞到家破人亡,不是一句「我是學大氣化學的」就能讓人們信服。天然氣終究是過渡能源,在空污表現上雖然優於燃煤,但其碳排放仍偏高,用污染源的佔比來一語帶過台灣空氣的品質糟不糟,只是一種不在乎別人死活的狡辯。
蘇一峰醫師表示,肺癌除了是台灣國病外,同時也是所有癌症之中的「五冠王」:1.最多人新增的癌症,2.最多人死亡的癌症,3.自費治療最花錢的癌症,4.健保最花錢的癌症,5.過去十年成長最快的癌症。肺癌之所以會造就現今的結果,與台灣的空氣污染問題有直接關係,要減緩肺癌的肆虐,改善任何的空汙問題因素皆刻不容緩,否則台灣的肺癌災難只會越演越烈!民進黨自視於走向淨零排碳的綠色執政方向,那就請堅持能給台灣人連一絲空污因子都不該有的天空,勿惡小而為之。
執政黨政府自認為能源政策沒有全然的錯誤,在面對著核電延役訴求上是百般的阻擋與拖延,但在這個所謂沒有全然錯誤的能源政策上,零核的代價卻是要用到「整個台灣的西海岸鋪滿光電」來補上!
上下游調查中指出,西海岸沿線如今正上演著被上萬公頃的光電板切割破碎之悲烈畫面。原本美麗的農地、漁塭及潮間帶生態,其中的「已開發」、「已公告」及「規劃中」等大型之地面光電開發區域,目前已經高達了3萬6千公頃以上,這相當於是等於1.3個台北市的面積。這些土地原本可能是農業或漁業的用地、平原上的人造林或是提供沿海生態能喘息的濕地,但光電業者在這裏就如同奉旨殺人一樣,無須進行任何的環評,只要地主願意點頭簽約,形式做個過場即可送件開發。對於沿海居民與自然環境而言,造成的衝擊難以想像。
經濟部訂定的能源規劃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並將燃氣占比提升至50%、燃煤降至30%、再生能源達到20%。不過如今綠電占比20%的目標已確定跳票,根據能源署最新統計,2024年的再生能源發電量也才達到占比11.6%,距離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執政黨若欲達成 2050年30%的綠能目標,最快的方式就是光電發電。但鋪設大量的光電板就代表著要犧牲大量的土地,想要讓其估計的綠能達標,就至少還需要規劃出2至6萬公頃的土地來去鋪設光電板,而這些土地,大多數都要從台灣的西海岸地帶所釋出。
這使得當地農民原本可耕種的土地,莫名奇妙就被公告成了低地力土地或綠能發展區,也使得光電開發商完全跳過了一般農地開發規範的限制,能盡情去攻城掠地。許多的地主看到高額的租金,躍躍欲試將土地轉租給電力業者,使得原承租的農友只能黯然離場。而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漁電共生、漁電共存,但真正的情況卻是大批的承租養殖戶被原地主逼迫著要解約走人。這些失意離開的人失去了賴以維生的飯碗,最終將不會再重新回歸到這個農傳產業、回到這片土地上,使得台灣農業面臨到凋零的重大危機。
其中,國有土地在政策釋出下被轉做光電場,讓鹽田、森林及濕地全遭光電板覆蓋,更是令人痛心。目前台南七股跟嘉義布袋的國有鹽田,都已經被政府大量釋出作為光電案場,椬梧濕地在遭到光電開發後,163公頃的美麗森林也已消失殆盡,崙尾東大片的潮間帶更是成為名符其實的光電海。
切割了海岸濕地,候鳥不來,居民深深陷在一片黑色荒地上,台灣進入了「無核家園」階段,並將從此轉換成為光電之島,而這就是台灣人想要的結果嗎?
首先,台灣近年來暖化速度是全球的兩倍,這是不爭的事實,台灣正在走向越來越熱的地步。台灣增溫幅度,尤其是夏季和夜間比全球的平均值更高,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亦為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人類為了獲得電力,在綠林植被地表上鋪設大量的太陽能板,不但會壓搾了該地區植物族群的光合作用之吸收空間,也因為整體區域內植物的光合作用效能之降低,亦也導致了生態間所該運作的吸熱反應效能也會跟著降低!而大自然的生態系統,無論是水域或陸域,都必須是倚賴著太陽光為終極能量來源的生態體系。人類設置地面及水面型光電設施,植物及原生物種就只能生存於光電板間的縫隙,因光合作用大幅減少,生態系會變成是以分解者為主的生態系,於是大量浮藻雜草叢生,容易滋生病媒蚊或病毒體傳播,而這些病媒蚊或病毒體,會隨著當地溫度上升,一路擴散到臨近周邊的縣市。
太陽能光電板的發電原理來自光電效應,光電板需要吸收了一個光子的能量是「大於或等於」某個與金屬相關的能量值,才能逸出光電子去產生電力。在依存模式裡,能量僅只能在質量上去運動作功,不管是光、電和熱還是射線,都需要粒子作載子才能傳送,所有能量在運動過程中若沒有介質載體的話,能量就不會轉移。而太陽散發出來的熱能,是藉由光子來移動傳遞,所以當太陽光子被光電板吸收後,熱能並不會消失,但沒有光子當載體後的熱能,自己是無法穿越真空狀態的外太空,所以最後它能去的地方只能是在大氣層裏,而這會使熱島效應發生。
我們知道當太陽照射下,大量的熱會累積在太陽能矽晶板上,就會影響到發電效率,所以當太陽能板的溫度每上升 1°C,其效率就下降 0.3%。在酷熱的太陽底下,若矽晶板的溫度達到約 80°C時,反倒會比一般室溫下時之發電效率更降低了15%,所以這使得任何的太陽能板皆需要外面的空氣或排風來作散熱。很明顯的,太陽能板僅為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一種發電裝置,所以它就像是個加熱器,其光電循環系統完全與地球本身的生態循環系統不同。
光電效應和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差異在於,光電效應只吸光但不吸熱,但光合作用可以吸走熱能,而地球本身地表跟冰層、海洋湖泊及雲層,也都同樣具有吸收熱能的功能,我們稱作地球機能的吸熱反應,這些都是真正能把熱能吸收走的一種正循環體系,使每天所照射過來的太陽熱能都能獲得排解分散。但砍樹蓋光電廠,樹變少了,陽光又被太陽能板所阻隔,到不了地面及水面去發生吸熱反應,當熱離不開時,就只能一直存在於當地大氣層裏持續的累積,令人擔憂的是這會發生什麼事?就是熱島效應常態化了。
於是每天都很熱很熱,該地區累積的溫度會越來越高,高到晚上溫度也散不去,然後白天再繼續的累積,逐年累月形成一種像高壓的熱穹頂,就好像鍋蓋一樣,使熱循環在裏面一直循環,不但阻礙了鋒面使水氣流異常,還造成了各地的極端氣候加速形成,臨近的海洋溫度上升,大量珊瑚白化,棘冠海星則大量繁衍使海洋生態失衡,高溫熱浪及焚風開始出現,乾旱、暴雨極端氣候顯見,森林野火也一直燒不盡,熱島效應酷熱現象將會取代台灣新的熱衰竭死因來源,走出戶外的人因為沒做好預防常常被熱死,將會開始時有所聞。
賴清德總統出席「與新北產業園區業者座談」時表示,2032年台灣穩定供電沒有問題,現在缺的是綠電。但台灣缺綠電嗎?在國際眼中,台灣如此高比例的火力發電,整體電力來源早已不是乾淨能源了。台灣真正缺的,是背後那龐大綠色產業結構的共犯利益!
今天如果台灣立法將整個光電產業改收編為國有,風電一開始就循著WTO規範不走向國產化,核電廠則像國外一樣開放為民營化,並允許綠色權貴能插手核電其中的國產規模,那台灣整體的政治生態將變得和現在完全不同,所謂非不非核只變成不是最重要的議題。這就像我們疑惑美國的槍枝氾濫,每年都發生重大校園槍擊事件,但媒體罵了半天卻從未立法管制槍枝條例?因為當一個龐大的經濟產業已形成國內複雜的共犯利益循環時,往往國安問題是永遠撼動不了整個政商結構最終商業考量的。
世上也沒什麼新核能、舊核能之分。未來一旦美國在台協會(AIT)開始向台灣兜售SMR跟核融合,台灣人民才發現到這兩者在遇到超級強烈地震且其震幅超過核電廠受損安全值,都一樣會發生核災一樣會產生輻射污染時,而核融合更是會在發生不可控的約束器易位破裂情況下,使內部比太陽核心溫度還高出約三倍的5,000萬攝氏度電漿體外洩,瞬間將周圍數里的人類、建物化為燃料,產生連鎖反應核爆!那執政黨是要如何為自己所提出的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共識等三條件自圓其說?當人民知道同在地震帶上都一樣會有核災變,面對著環團及居民更猛烈的抨擊,政府是打算將它們蓋在台灣的哪裏?
「非核家園」是民進黨於創黨就秉持的政治理念,但在新時代科技的快速變遷下,核能還能有更多元的新應用與新技術在發展中,過於狹隘的非核家園介定,只會帶著台灣將未來的路給走死。
但如果用其更廣意的方式闡釋為「非核災家園」,那這條路就可以走的既長長又久久。因為不管傳統的慢中子反應式核反應爐、未來的SMR小型核能發電模組化反應爐、及傳說中的核融合(nuclear fusion)技術,都只有用著最嚴謹的管理態度、最快速處理的危機應變、最豐富經驗的技術傳承,才能使核電廠就算遇到強烈地震海嘯,也能夠做到化險為宜的災難應對。
歷史上任何的核電廠災難,往往都是人為的疏失佔主因,即使是日本福島核災,也是因為管理者的延遲回報及後置處理失能,才導致災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台灣歷經了54年的完美零核災記錄,只要保持這種阿Q精神,台灣依舊仍夠繼續迎向下一個完美的零核災54年。
「因恐懼而一昧逃避遠離不會使人強大,唯有戰勝恐懼並掌控它,才能讓人強大!」(照片翻攝畫面)
- 記者:好報 採訪中心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