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死因有四項與呼吸道有關 台灣人新國病

近日,衛生福利部公佈了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報告,顯示「癌症」已連續42年高居首位,平均每9分53秒就有一人因癌症逝世,尤其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的死亡率最高。此外,肺炎、COVID-19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也名列前茅,成為令人關注的重要健康議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蘇一峰指出,十大死因中有四項與呼吸系統有關,顯示出「呼吸道疾病赫然成為台灣的新國病」。



衛福部於6月17日公布了2023年的死亡人數變化概況,全年總計20萬5575人死亡,較前年減少了2863人,降幅為1.4%。依照每10萬人口計算的死亡率為880.7人,下降了1.5%;標準化死亡率則為每10萬人口429.6人,下降了3.2%。

十大死因有四項與呼吸道有關 台灣人新國病



去年國內的十大死因依次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COVID-19、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以及腎炎與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十大死因有四項與呼吸道有關 台灣人新國病



「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主要死因,其中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的死亡率最高。2023年的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為:第一名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第二名肝和肝內膽管癌,第三名結腸、直腸和肛門癌,隨後依次為女性乳癌、前列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和卵巢癌。根據統計,去年平均每9分53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比前年快了14秒。



醫師蘇一峰在其臉書發文中強調,十大死因中有四項與呼吸系統有關,分別是排名第一的癌症(肺癌)、第三的肺炎、第六的COVID-19和第九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他指出,雖然吸煙比例逐年下降,但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卻有增無減,這與空氣污染密切相關,呼籲政府及民眾需加強重視和防治。



2023年死亡人數減少最顯著的原因是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大幅下降38.9%,而死亡人數增加最多的原因是肺炎,增加了16.6%。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預估,今年因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率將會進一步降低,新冠肺炎未來可能掉出十大死因名單,但仍呼籲高風險族群盡速施打最新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在45至64歲及65歲以上高齡者中,事故傷害死亡原因中的「跌倒」排名第二。多年來,跌倒一直是長者事故傷害死因的前兩名,對於長者的行動力和生活品質有嚴重影響,需提高防跌意識。此外,隨著年齡增加,肺炎和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率也逐漸上升,值得關注。

十大死因有四項與呼吸道有關 台灣人新國病

十大死因有四項與呼吸道有關 台灣人新國病



2023年自殺死亡人數達到3898人,較前年增加了2.9%。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的自殺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餘年齡層的自殺率則回升至疫情前水平。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政府已推動老人憂鬱篩檢服務,並提供心理輔導等資源,未來將持續推廣這一服務。



肺癌已連續20年成為國人主要的癌症死因,衛福部自2022年7月起推動國人有條件篩檢肺癌,截至今年5月,已有1225人因篩檢提早發現病灶,超過84%屬於早期個案,生存率極高。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指出,規律篩檢對於降低肺癌死亡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有家族史及重度吸煙者應每兩年進行一次篩檢。



針對這些數據,許多專家及民眾提出了看法。除了個人健康行為外,政府應加強空氣品質管理,特別是在工業區和交通繁忙地區,以減少空氣污染對呼吸系統健康的影響。他建議推動更多公共健康宣導,讓民眾意識到空氣污染的危害,並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



民眾方面,40歲的林先生表示,他在都市中生活多年,經常感到呼吸不適。他呼籲政府應加強環境監測和治理,並提供更多的健康檢查服務,幫助早期發現和治療疾病。



此外,一些健康專家建議推動健康生活方式,例如戒煙、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雖然戒煙已被廣泛接受,但仍有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空氣污染和不良生活習慣對呼吸道健康的嚴重影響。民眾積極參與健康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潛在疾病。



綜上所述,去年國人的十大死因數據反映了呼吸道疾病日益嚴峻的趨勢,癌症依然是主要殺手,但隨著早期篩檢和健康管理措施的推動,對降低死亡率起到了積極作用。政府和社會應加強對空氣污染的治理,並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識,共同應對這一挑戰。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