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慈濟種子撒向世界 慈大校友顏采如博士分享
目前在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任教的顏采如博士,受邀回到慈濟大學與學弟妹們分享她的教學研究,留學澳洲的經驗,以及在求學的收穫。顏采如在慈大期間與同學一起推動「心生活新食器」運動,減少使用免洗筷等活動,慈大生涯發展中心謝麗華主任說:「由慈濟這個點出發的年輕人采如,現在澳洲、在國際組織,在其他國家推廣慈濟的環保理念,這是一件多讓人感動的事。」
2009年畢業於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顏采如博士目前在澳洲格里菲斯大學主要從事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災害風險管理、環境永續,健康促進,緊急醫療等研究,顏采如也在尼泊爾,印尼,越南等進行世界衛生組織緊急情況和災害風險管理計畫等,於亞太地區協助建造能夠抵禦氣候變遷的醫院,2022年至2023年擔任世界衛生組織顧問。
2007年由慈大慈青社發起的「心生活新食器」推動自備餐具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從學校附近商家開始,推廣自備環保碗筷優惠五元或加量的活動,甚至獲得花蓮縣環保局支持,有超過80家店家響應。顏采如回到慈大分享時,正好遇到昔日給予第一筆經費3000元支援的林智慧媽媽,林智慧媽媽說:「那時他們就缺錢印海報,我覺得這群學生很認真,我們也很樂意支持他們。」
顏采如將環保理念融入教學,不僅帶領學生進行垃圾分類、淨灘、參與義診,更在校內外大力推動綠色生活的實踐,並擁有星球健康實驗室,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透過討論,計畫,推行環保永續。她的教學方式獨特且具體實踐,獲得2023年格里菲斯大學教學獎,她笑著問大家:「現在學校還有志工服務時數嗎?」她表示,她的學生很喜歡教學能落實於行動,她帶著學生去參與,這都是從慈大學來的。
從馬來西亞到台灣,再到澳洲,顏采如的求學和職涯歷程豐富,顏采如博士也勉勵學弟妹們首先要「學會如何學習」。她回憶自己大學時期與其他外籍生為了多認識台灣,而參加高雄的宋江陣比賽,大家都是來自國外,沒有人知道甚麼是宋江陣,有同學學過武術,有學過打鼓的,大家向會的人學習,改造垃圾桶為鼓,以低成本完成精彩演出。她說:「不要因為不會就不去,而是學著如何學,這是自信的來源。」
顏采如也鼓勵公衛學弟妹,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要有能給自己建議、分享經驗的人。這些人可能是老師、同學,無論年齡,身邊的人都是取經的對象。她舉例說明:大學時期跟著公衛系的師長到印尼,種下了日後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的心願;在大林醫院工作時,林俊龍執行長和林名男副院長的信任支持,讓她有多次參與國際會議的經驗;甚至遇到了澳洲的朱明若指導教授。她提醒同學,現在慈大也有很多可以學習諮詢的師長(包括行政專業人員),還有生涯發展中心可以尋求建議。
顏采如博士分享- Your postcod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your genetic code「居住地的郵遞區號,竟比基因更能預測健康。」精闢提到,工作、居住地、教育環境以及人際關係都是影響你我健康和生活的關鍵,許多人對公共衛生領域的職業前景感到困惑,質疑是否擁有專業執照的工作更具發展潛力。從交通安全,疫情,環境到兩性議題,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她勉勵同學每天超過一百多次的決定和行動,都是在塑造未來的自己,要積極投資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就會「如魚得水」。
這次分享會吸引了許多慈大學子及顏采如當年的同窗與師長參加,當年那群慈大校門口出發推廣環保杯的年輕人再度合影,現在環保杯折扣已是政策了。慈濟大學生涯發展中心主任謝麗華鼓勵學子們珍惜眼前機會,也許因為參與一次活動,就能為人生帶來改變。
會後,公衛系學生也分享心得,陳沛琪同學表示,過去認為自己英文不好,不敢出國,聽了學姐經驗後發現其實機會很多,激發了自己強化語言的決心。林婕以同學則感悟學姐分享的實踐經驗彌足珍貴,讓她體會到課堂外學習的另一番價值。
(撰文、攝影:李家萓)
- 記者:TCnews慈善新聞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