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攜手洞視科技 打造「低碳醫療」新典範 跨界AI協作落實永續發展


高醫攜手洞視科技 打造「低碳醫療」新典範 跨界AI協作落實永續發展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由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難題如重兵壓境,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臺灣也訂下2032年減碳目標為減量32%,為達到醫療與環境的和諧共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下稱高醫)攜手洞視科技,運用邊緣人工智慧技術與最新Apple M4晶片,並發展出「乳房攝影影像品質檢測系統」、「氣管內管異常警示系統」、「心因性猝死風險預警系統」三大醫療AI模型,在追求醫療高品質的同時,透過科技創新促進醫療產業永續目標,高醫打造「低碳醫療」新典範,以實際行動落實環境友善與健康臺灣的願景。


為精準診斷病因,以往在追求醫療高品質時難免會導致過多的醫療行為,像是早期診斷乳癌的利器-乳房攝影,接受檢查時,受檢者最少需拍攝四張影像以上,其影像品質會影響乳癌檢出率。高醫與洞視科技合作開發的「乳房攝影影像品質檢測系統」,能給予拍攝者即時回饋並進行定期標準化影像品質審查,讓拍攝更為精準,充分運用AI技術提升診斷準確性、優化醫療效率,全方位改善病人的就醫體驗。此系統未來更可運用於乳房攝影巡迴車,深入至原鄉部落,進一步達到醫療平權,善盡高醫之社會責任。


高醫盧鴻興副院長表示,作為醫學中心與大學附設醫院,高醫始終堅守「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持續精進醫療品質,更將善盡社會責任視為使命。今年再度榮獲 NHQA 智慧醫院全機構標章,不僅彰顯高醫在醫療品質上的卓越表現,也展現積極推動數位轉型的決心;另外在永續發展方面,高醫以低碳醫療為切入點,全力打造友善且永續的醫療典範。秉持公平與關懷的核心價值,高醫不僅致力於成為智慧醫療與綠色醫療的領航者,更透過具體行動落實社會承諾,推動醫療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洞視科技塗明達執行長也表示,這次與高醫合作的三大醫療AI模型,不僅展現了台灣在AI醫療領域的創新能力,也讓智慧科技在臨床應用中發揮更大價值,末來將把三大醫療模型持續推廣至各醫療院所及偏鄉地區,共同推動智慧醫療的發展與普及。


高醫林宗憲副院長表示,自己是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對於心因性猝死這個全球關注的重要健康議題,發生時往往毫無預警,高醫心臟血管內科致力開發心因性猝死風險預警系統,期待透過這個輕量化AI模型,真正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為病人帶來更安心的醫療保障。


高醫蔡明儒秘書表示,像是加護病房一向也是醫院中最為複雜的關鍵環境之一,收治病情危急且嚴重的病人。高醫與洞視科技合作的「氣管內管異常警示系統」,能透過影像辨識輔助判斷病人的氣管內管位置的正確性,協助預估病人氣管內管拔管成功率,確保醫療人員能迅速應對潛在風險,顯著降低內管滑脫的發生率。AI預判準確率高達96%,不僅能有效降低病人的併發症與死亡率,還能大幅減輕醫療人員的負擔,進一步提升加護病房的整體安全性與運作效率。



高醫攜手洞視科技 打造「低碳醫療」新典範 跨界AI協作落實永續發展


猝死風險是現代人最需要關注的一個致命性疾患。其最主要的成因就來自於心臟。針對心臟的檢查中,12導程心電圖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可以同時記錄體表12組導程的電位變化,並在心電圖紙上描繪出12組導程信號,常用於一次性的心電圖診斷。這次團隊研發之「心因性猝死風險預警系統」能即時分析病人心電圖數據,提供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該系統的輕量化設計可靈活使用於基層醫療機構,特別適合原鄉地區使用,能降低設備依賴與運行成本,也能透過長期數據追蹤,協助醫療人員掌握病人病況,減少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高醫與洞視科技的合作展現了國內醫療技術、AI創新與環保理念的完美結合,為病人提供更高效、安全的醫療服務,也為病人帶來更優質的就醫體驗,同時更減少醫療對環境的負擔。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創新解決方案將進一步推動醫療產業邁向智慧化與永續化,成為高醫實現「低碳醫療」的重要指標。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