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專業輔導 雲林縣文蛤收成提高近4成

近年因氣候異常等因素造成文蛤減產、暴斃;雲林縣請屏東科技大學專業團隊提供輔導,近3年來透過光合菌等益生菌維持水質和底土穩定,目前文蛤收成較改善前提高近4成。

近年來因全球氣候變遷、季節交替溫差過大以及夏季高溫等因素,造成文蛤減產、暴斃,雲林縣府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南區魚病中心團隊,為縣內文蛤養殖產業提供專案輔導服務。

雲林縣長張麗善今天在農業處長魏勝德等人陪同下到口湖鄉視察文蛤養殖專案輔導成果,由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副教授蔡明安進行簡報。

蔡明安說,經團隊訪查發現,養殖環境管理過量投料、投肥,加上氣候異常等因素,造成水質、底土惡化,因此團隊提供檢測協助、養殖環境改善及光合菌等益生菌使用,維持水質穩定、底土改善,發現改善前後平均收成提高近4成。

張麗善表示,自與屏科大獸醫學系專業團隊合作專案輔導協助蛤農改善養殖方式,輔導近3年成效顯著,並建立一套養殖模式,今年計畫將以口湖鄉養殖經驗推廣至台西養殖重鎮,針對該區有興趣的蛤農,採小班制進行輔導,期許將成果以母雞帶小雞方式進行推廣。

魏勝德指出,縣府今年將會辦理多場小型講習會,盼培養更多青年蛤農,共同投入產業,合作解決現場文蛤養殖困境。

根據雲林縣農業處統計,雲林縣文蛤養殖面積超過3400公頃,年產量逾3萬公噸、占全台6成,產值達新台幣28億元,是國內文蛤最重要的產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台西鄉、口湖鄉與麥寮鄉。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