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李登輝國防改革影響深遠 留給台灣最大遺產

學者張國城今天說,前總統李登輝的國防改革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當時建構的國防力量,至今仍是台灣國防的主力,這是李登輝留給台灣的最大遺產之一;他說,政府對美國軍購有一定程度的獨立自主性。

國史館連續2天舉辦「虎口的難題—李登輝的抉擇」學術討論會。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談「李登輝的國防改革」,他說,李登輝12年執政,國防體制改革和對外軍購的積極非常明顯,李登輝任內台灣對外軍購金額一度居世界前列,而建立危機處理機制、任用文人出任國防部長、推動「精實案」等,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張國城認為,蔣經國時代軍購的遲滯在李登輝時代得以打破,當然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冷戰結束後,美國和歐洲軍火商擔憂訂單減少的危機感,但台灣民主化帶來的良好形象、李登輝積極態度和當時的「務實外交」,才是主要因素。

張國城說,李登輝的國防改革,不僅真正落實了解嚴、在這段時期安然度過了第3次台灣海峽危機,更對之後的政黨輪替提供了一定的安定基礎,而當時建構的國防力量,至今仍是台灣國防的主力,這是李登輝留給台灣的最大遺產之一。

另外,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員黃偉修發表「重探李登輝政權『戒急用忍』決策過程的定位與意義」。

黃偉修說,從有關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相關的新資料可以發現,蔣經國執政時期,雖然擔心兩岸交流擴大對國家安全造成影響,但蔣經國並沒有指示進行評估與規劃,也沒有人知道蔣經國的思維。而大陸在第3次台灣海峽危機之後無視台灣當局,透過「以商圍政」、「以經促政」的方式在三通等問題上對台灣施壓。

黃偉修說,當時李登輝決定推動具有彈性的戒急用忍政策,不僅有危機處理的意涵,也是蔣經國政權推動對大陸的交流以來,台灣當局第一次對投資大陸的問題進行管理的措施。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